两个臭水坑 变身清水塘

09.06.2015  17:43

在绿油油的庄稼中间有两汪湖面,碧水映着蓝天,时而掠过燕子和野鸭,还能看到水中嬉戏的游鱼。然而,谁能想到,以前这里是两个臭坑塘,周围企业都向这里排放污水,大量硫化氢气体混合着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味道,臭气熏天。村民高大爷对此记忆犹新,“这两个臭坑对我们生活造成很大影响,平时大伙都不敢开窗开门。” 

这片污水坑塘长约760米,宽150米,面积为110000平方米,分为大小两个坑。“由于塘深,且使用年限长,底部沉积了大量污泥,在春夏交替时节污泥产生恶臭,不但污染空气,还影响周围农作物灌溉以及居民生活。”市环科院工程师郑先强介绍说,从2014年4月开始,本市环保部门开始对这里进行源头排污治理和水体恢复,周边的企业陆续迁移,保留下来的一家制药企业进行了全面排污系统提升改造,实现污染物“零排放”。治理工程在控源截污的同时,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投加高效降解菌、人工复氧、投加营养物等方式,激发水体中各种微生物快速降解水中污染物,从而消除污染和净化环境。这种技术达到了水、气、泥三位一体快速修复的效果。经过治理,目前,这里的水质已经达到园林绿化和市政用水标准。不仅坑塘周围没有任何味道,周边农民们更是直接使用坑塘废水浇灌周围的绿化草坪。

   市环保局水处副处长杨桂玲介绍说,本市每年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当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特别是在“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建设中启动了清水河道行动,总投资170多亿元。完成50个村、30万人的整体搬迁;调整一级保护区内9.3万亩耕地的种植结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实施生态床养殖技术改造,实现畜禽粪便无污染零排放;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完善巡查巡控机制。本市在环保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纳入全国良好湖泊试点。对现有直排外环境工业企业通过关闭、接入污水处理厂、迁入工业园区、升级改造处理设施等措施,实现集中处理或达到受纳水域的功能区水质标准等目标。本市建立了全过程监管机制,严格执法,有力地震慑了违法排污企业。2014年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5.48万人次,检查企业3.32万余家次,立案617件,下达责令改正决定777件,共处罚款1721万元。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