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村水环境改善 民心工程惠及39万居民

25.12.2016  23:04

      “建设美丽村庄,实施农村民生水利工程,改造农村饮水设施。”是2016年天津二十项民心工程之一,目前已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武清、宝坻、蓟州、静海、宁河、滨海新区6个参建区共改善了39万农村居民饮水质量,同时完成1584座坑塘和1347条沟渠治理任务,全面改善了农村地区水环境面貌。
  
      农村饮用水纳入城市供水管网 居民喝上放心水
  
      “前沿”新闻记者了解到,2006年以来,天津市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和管网入户改造工程,解决了全市365万农村居民饮水不安全、不方便的问题。但受自然条件、规划标准及资金等多重因素制约,村镇供水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为此,本市从2014年启动了农村饮水提质增效工程,计划到2017年底,通过延伸城市供水管网,因地制宜集中联片供水,提升改造村镇现有供水设施等措施,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配套完善、安全高效的城乡统筹供水体系。

      目前,各区正在加紧对已建成设施进行调试维护,完善农村供水管理体系,确保供水工程正常发挥效益。“前沿”新闻记者了解到,武清区上马台水厂是新建的成片集中供水项目,涉及上马台镇、黄花店镇、豆张庄镇及城关镇的160个村,35069户农民。
 
      “原来,我们喝的是地下水,一个村或者几个村建一个水井或水塔给村民家里供水,每天限时供水,有时候不在家没接上水还得去邻居家借水,非常不方便。”王老庄村居民王大爷说,这两年镇上开始集中建水厂,家家户户都装了水表,随时有水,引滦水、引江水也到了我们家里,水比原来好喝了!
  
      据悉,原来部分村庄管道相对老化,部分村庄存在限时供水的情况,村民用水极为不方便,改造后管网可满足24小时供水的条件,同时,采用大水厂集中供水规模化管理,避免农村供水脏乱差的情况发生,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饮水问题。
  
      臭水坑塘变旅游景观 津城再现“鱼米之乡”

      农村坑塘水系是天津河流系统的末端环节,是农村生态环境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受水量不足及农村生产生活习惯影响,本市农村坑塘、沟渠普遍成为垃圾堆放和污水排放的场所,污染问题突出,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
  
      彻底解决本市农村坑塘、沟渠污染问题,天津开始实施农村坑塘水系综合治理工程,逐步消除水体黑臭和环境脏乱差现象,并充分发挥坑塘沟渠的生态景观、水源调蓄、生产养殖等功能。至今年年底,已完成1584座坑塘和1347条沟渠治理任务。

      来到宝坻区东部的欢喜庄,“前沿”新闻记者看到在村中央有一条贯穿全村的景观河,河水清澈,两侧的护坡上种植了一排整齐的树苗。而这里在不久前还是一条散发着臭味的脏水河。

      “以前这个沟就是一个臭水沟,从这路过时都特别味,几十年了,今年新改造的,效果相当不错,美观了,没有污染,水系也相当好了。”村民王占说。

      除了村子里的景观河,欢喜庄村村外环绕的灌溉渠也进行了提升改造。今年,宝坻区共完成了坑塘治理289座、沟渠治理232条。“针对部分特色旅游村的功能定位,适当提高治理标准,打造景观措施,栽植观赏性水生植物,实施生态护坡、连通水系,形成良好的生态景观效果,到目前,建成景观坑塘125亩,有780亩,达到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经营的标准。”宝坻区水务局水土保持科工程师谷显兵说。
  
      “前沿”新闻记者了解到,水务部门在做好水环境治理的同时,还积极改善村内垃圾、污水系统,通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和垃圾集中收集转运系统,防止二次污染,确保村内环境长期保持。
  
      “让百姓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是我国农村生态建设的目标。而现在,天津农村居民喝上了甘甜的长江水、恢复了“绿水青山”,民心工程做到百姓心坎儿上,再造一座“鱼米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