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与旅游:存在的前提与促进的动力

22.02.2016  10:56

      “旅游可以成为世界和平的关键力量,并能为国际理解和相互依赖提供道义和理智的基础。”1980年世界旅游组织发布的《马尼拉世界旅游宣言》提出,“不论旅游的经济效益多么现实、重要,都不会,也不可能是各国做出鼓励发展旅游之决策的唯一标准。”正像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一直倡导的那样,旅游发展所追求的最重要的目标是“旅游者的自由流动使寰宇为一家”“旅游让世界受益”等。

    今年5月将在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旅游发展大会把旅游促进和平作为三大议题之一。可以预见,大会的召开必将进一步促进国际社会对旅游发展意义的认识,为世界旅游的发展提出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战略。

    和平是旅游发展的前提条件

    人们常说,“有钱、有闲、有愿望”是外出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这里的旅游活动指的只是在国内,这一说法或许还可以成立,但是对于国际旅游活动来说,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恐怕更为重要的还应该是和平的大环境。

    从全球旅游发展历史来看,虽然旅游作为一个独立的服务业在一个多世纪之前就已出现,但是国际旅游尤其是大众国际旅游的真正崛起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尽管不同的国家情况有所不同,但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终于结束了。虽然经济振兴还有待时日,但作为深受战争磨难的百姓对和平安定的生活渴望依旧,一有机会便愿意以外出旅游这一新方式享受和平。一些在战争期间有过背井离乡或奔波征伐经历的人们,更愿意与亲朋重逢或旧地重游。与此同时,战争结束之后,闲置的飞机和飞行人员,开始为人们远程旅行提供服务,再加上后来大型超音速远程飞机的问世,促成了60年代全球国际旅游发展的首个高峰。

    显而易见,和平的大环境是国际旅游发展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很显然,在过去半个多世纪时间里,全世界旅游能够发展到今天这个规模,每年国际旅游者超10亿人次、旅游消费超万亿美元,这自然与再没有发生世界性大战有直接关系。相反,一些地区性、国家间的战事以及重大与频发的恐怖活动,也使相关地区的旅游发展受到很大的打击,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和平环境对旅游发展的重要作用。

    旅游是促进世界和平的动力

    众所周知,旅游不可能制止战争与争端,良好的愿望不能改变残酷的事实。但是,世界各国旅游发展的实践也都充分地证明,不同国家间的旅游活动,的确是一股促进和平的力量。在这方面,中国旅游发展的实践为世界提供了重要的例证。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国际政治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新中国必须要采取措施,寻求和扩大自己的发展空间,于是,旅游(只是国际旅游中的入境旅游)被选定为一个合适的工具和渠道。因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人很难走出国门去宣传自己,在被严格封锁隔离的状态下,新中国的声音国际社会很难听到,只有设法让境外的人到中国来,实地看一看,接触中国人,了解新中国,从而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同情、友谊和支持。专门为接待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友人的中国华侨旅行社、中国旅行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等就是在这种政治背景下诞生的。显而易见,那个时候成立的旅行社主要功能就是“促进各国人民间的友好交往,增进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了解,贯彻和平外交政策,并为国家吸收外汇,积累建设资金”。实践证明,当时的这一决策是非常有效的。

    对于主权国家来说,国家间的外交关系是由政府来决定的。然而,在国家间没有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之前,国家间公民旅游活动的开展,对两个国家之间关系的改善能够起到融冰的作用。中日两国建交之前,从最初的民间友好人士到后来的普通公众,包括一些政治家,就纷纷以普通旅游者的身份到中国旅游,通过旅游活动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情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化解了许多误会与误解,为后来的中日正式建交铺平了道路。中美外交关系解冻之前,通过乒乓球运动员应邀到中国旅游,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尔后,更多的美国友好人士、普通公众以及政治家,以至于一些对中国抱有怀疑、反对态度的人士,也以旅游者的身份到中国旅游,实地了解中国。这也为后来中美快速、顺利实现建交打下了良好基础。

    国家间的关系是颇为敏感与复杂的,邻邦国家更是如此。每当国家关系出现变化和困难时,民间旅游活动往往能够成为改善关系的润滑剂。这一点,在中日之间表现得更加突出。

    谈到中日两国民间旅游对国家关系的特殊影响,不得不提到在这一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许多著名人士,日本的二阶俊博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在进入新世纪后的十多年时间里,在中日关系发展的关键时刻,他曾5次组织大型日本民间旅游团访问中国,其中包括2000年5月为庆祝进入新千年的5000人大型友好访问团访华; 2002年9月组织万人(1.3万人)友好访问团访华以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30周年;在中日关系处于僵局的2015年5月又组织3000名日本友好人士访华。他的这些活动都是以民间交流的方式举办的,当然其官方背景也是尽人皆知的,所产生的效果也非常明显。

    消除国际旅游障碍是大趋势

    作为联合国专门负责旅游发展的机构,世界旅游组织(UNWTO)一直致力于关于旅游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倡导与宣传。该组织1980年发布的第一个年度口号就是“旅游的贡献在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促进和平与相互了解”,尔后在1984年和1986年分别发布了“旅游促进国际了解、和平与合作”和“旅游: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年度口号,在过去的30多年中,这个机构发布的年度口号直接与促进和平相关的不下十个。这足以说明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在促进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的重视。值得注意的是,近些年来,为充分发挥旅游在促进发展与和平中的积极作用,世界上许多重要国际组织、领导人峰会以及各国政府,都积极倡导国际旅行便利化,纷纷采取有效措施,简化入境手续,消除和减少旅游者跨境流动障碍。虽然这些努力和倡导的提出,常以旅游促进就业与发展为目标,其实促进和平与改善国家关系尽在不言中。

    为了发展国际旅游和边境旅游,世界各国不断推出“旅游年”“友好年”“语言年”“文化年”等国家级活动,创建“世界和平公园”,设立多国合作的旅游区域,以及开发独具特色的丝绸之路、茶叶(草原)之路等特殊产品,在新的形势下,不仅能促进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与合作,更为重要而深远的意义还在于,在发展与合作中营造一个更加和平、宽松、稳定的大环境,实现多赢的大目标。

    近年来,中国积极倡导和支持“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必将增强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的能力,促进周边以及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发展,进而为形成新的和平发展局面做出贡献。

    总之,和平与旅游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和平的大环境是国际旅游发展的基础与保障,而国际旅游的发展则会进一步地塑造世界和平友好的大环境。国际社会应当积极努力,让更多的人能更加方便地走出国门,融入世界,使更多人在旅游过程中能相互了解、建立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