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回访爆炸亲历者 感受平凡的英雄故事

16.08.2015  11:19

   天津北方网讯 :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8月15日晚上,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再次深入事发地前沿,以及距事发地最近的泰达二中、泰达二小避难场所时,心情复归平静的爆炸亲历者再次回忆连日来的经历,更多了一份理性和庆幸。从这些亲历者的口中你会发现,当突发灾难到来时,我们不仅需要的是勇气,更需要日常状态下做好应灾防灾的知识普及以及演练。政府在出动各方力量施救的同时,我们每个人亦可以成为自己以及他人的“英雄”。

泰达二小是距事发地最近的收容点,被震碎的玻璃诉说着当晚的故事

   事发时 我距现场300米

  接连两次爆炸后,张华值夜班的床被一整面墙死死地压在下面,因为半夜上卫生间,54岁的张华受到了上天的眷顾,仅仅是被玻璃割伤了头部。两次爆炸后,张华才回过神往外跑,他说自己让老伴儿跑在前面自己断后,尽量减少冲击波对老伴儿的影响。在往楼外撤离的过程中,他看到另两位值夜班的同事,被一面墙压在了下面,顶着肿胀的眼皮与不断流血的额头,他用双手将同事挖出来,因此双手也负了伤。

  “我丈夫一辈子是个谨小慎微的人,平常与人也不爱交流,没想到这次事件中,他能这么‘英雄’,这么护着我更救出了两位同事。”张华的妻子坐在开发区二小的避难帐篷里,一边为张华扇着竹扇一边为他擦汗,“我想,我这辈子没有嫁错人。

距离事发现场300米的张华,爆炸时他救了妻子与同事的命

   事发时 我距现场600米

  杨柳躲在工厂厂房的一个三角区域内,再次听到剧烈的爆破声,这已经是第二次爆炸,距离第一次仅几秒钟的时间。工厂房顶上的吊灯已经坠落,由于灯泡瓦数巨大所以掉落后引发出明火。“这些是事发当晚我记忆最深的部分,事发突然来不及思考,逃跑路线是惯性的,躲在三角区域内是因为平日里,公司会定期组织防灾应急训练,所以面对灾难虽然思想上出现盲点,但行动上并没有打乱方寸。”杨柳告诉北方网新媒体记者,“晚上值夜班的人只有7个,事发后20分钟,当晚值班班长开始找寻员工并清点人数,集合了所有人员后,我们一起往事发外围撤离。

  在撤离的途中,杨柳看到了武警以及消防官兵车队,不断赶往现场。“同时,有伤员被从事发中心转移出来,身上大面积灼伤,但是,你能感觉到搜救过程是有序进行的。”杨柳认为,自己和同事此次幸免于难,离不开日常的应灾避难演练。

距事发地600米的杨柳,平日的防灾应急演练救了他

   事发时 我距现场2公里

  开发区二中、二小距离爆炸点2公里,周边散布着居民区。因此,周边很多居民事发后,第一时间被疏散到这里。附近万科小区的保安刘伟一脸稚嫩,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初见他时以为他是高中生。“我今年21岁。”刘伟的声音也透着稚气。事发时,万科小区的很多业主衣衫不整地逃往楼下,出现了拥堵的人流。

  刘伟所在的保安室玻璃也被震碎了,所幸没有受伤,他和另外几个值夜班的保安,并没有第一时间逃离这里避难,而是组织好万科小区的业主,保证人流的秩序让居民逐步疏散到附近的开发区二小避难。“爆炸发生后,小区很多业主家的玻璃被震碎,水管也停水了,这里暂时已经不再适合居住。”刘伟告诉北方网新媒体记者。

  讲述完他的经历后,他尴尬地笑了笑:“为啥采访我啊?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呀。”记者也以微笑回应他说:“在灾难面前临危不乱,还能守住自己的职责,这不也是‘英雄’吗,英雄不一定是典型。

距事发地两公里的保安,爆炸后他和同事组织疏散居民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北方网新媒体记者被在避难所里市民的勇敢与惜福所触动。在采访当晚,一对老夫妻刚刚办理完收容点入住手续,工作人员为其发放了应急物品,两条毛巾、洗漱用品、脸盆、铺在地上的薄褥子。工作人员走后,老夫妻和十几个避难的市民挤在一间教室内,带着满脸倦容环顾四周的环境,默默地互相牵起了手。

  “您是觉得这里还有哪些地方不方便吗?还希望我们能帮咱们再做些什么?”北方网新媒体记者问。

  “我和老伴儿已经很知足了,因为,一切都是不幸中的万幸。”老爷子眼里泛着淡淡地泪光看着他的妻子,原本握着妻子的那只手抓得更紧了……(北方网新媒体记者张赫洋 齐竞竹 苗超)

当晚刚办理入住手续的老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