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北京国际女性戏剧节创始人:做有温度的文化交流
随着4月中旬开幕大戏、台湾话剧《金花囍事》的上演,第三届(2015年)北京国际女性戏剧节北京登场。未来5个月,除独具特色的剧目外,主题艺术展、女性戏剧创作辅导计划、艺术工作坊、都市女性生活论坛等将一一亮相。
一位80后女子忙碌的身影,随戏剧节开幕进入人们视野。她就是北京国际女性戏剧节创始人及艺术总监李子。
国际女性戏剧节,一个创立于2011年的春季戏剧双年展。以“回归女性之爱”为宗旨,将戏剧艺术融入生活,打造属于女性的艺术生活空间。并特设“花洋计划”扶持梦想成为编剧、导演的女性完成人生中第一部戏剧作品。
“戏剧是我们灵魂的鞋子,带我们走到充满爱与温暖的地方。”谈起创始初衷,李子说,戏剧、电影导演相关专业学习,重塑了她的思维方式,也奠定了创设女性戏剧节的第一块思想基石。
“戏剧不应仅停留在作品本身,也不仅属于艺术家和演员。戏剧是一种交流,很微妙,是自我与自我的交流,也是个人与他人的交流。”李子说。
所以,女性戏剧节从大戏剧概念出发,创造各种条件,让戏剧艺术家以及有关学者和观众一起交流,共同融入一种戏剧性的艺术生活方式。“这也是国际女性戏剧节的价值和意义。”
李子强调,女性戏剧节,没有把“女性”作为噱头或分割线。而是希望帮助男性更好地了解女性,女性更好地了解自身。“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做好适合自己的选择。艺术带给人们的,就是这种自我审视。”
本届戏剧节,除体现女性婚姻观的《金花囍事》,还有探讨女性社会与家庭价值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中国合制单人剧《娘惹艾美丽》,比利时舞蹈皇后米歇尔先锋力作《境外》等。中法两国两部形体剧《牧神》和《长恨歌》将同台演出。此外,通过“花洋计划”甄选出的话剧《捕食者》、《伊斯坦布尔之夜》将带来新女性的所思所想。
时间回到2011年,25岁的李子完成了首部自导话剧《花洋小姐的暴力》,也带着对戏剧节的懵懂,从艺术上推动国内外6个剧团在北京上演了10部大戏和短剧。“北京国际女性戏剧节”从此创立,并受到业界和观众关注。
2012年,李子成立了文化公司,面对独立运营戏剧节的巨大挑战,开启了2013年第二届国际女性戏剧节。组织团队、挑选剧目、筹划活动、筹集资金……随着一个个困境的突破,第二届戏剧节离初衷更近,女性论坛和各式艺术沙龙,使戏剧节变得丰富多彩。
“有时觉得并不是自己创办了女性戏剧节,而是它本身就存在。自己恰好出现,完成与大家一场注定的共赴。”李子说。
和来自台湾的先生携手步入婚姻后,谦逊温和的李子更加成熟。谈及两岸婚姻,李子认为台湾人和大陆人情感相同,也都是中华文化一份子,根是一样的。
几次台湾行给李子留下深刻印象,“台湾艺术氛围好,剧场活跃。台湾戏也以其细腻和真情实意的呈现,被大家喜欢。”一位致力于聋人剧团的台湾老导演,给李子很大触动。让她感悟到,一份安静的心对无论做什么事都很重要。
李子由此希望,团队能安静地把女性戏剧节这件事做好。也希望从女性、家庭等很有温度的角度,为两岸文化交流做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