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大典民法分典》编纂 再现华传统民法制度

15.04.2015  09:02

   今晚网讯 (记者 邵隽 通讯员 马超)近日,由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担任主编的《中华大典—法律典—民法分典》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修编《民法分典》工程于1993年正式动工,三代法律学人共同努力22年,470余万字的《民法分典》终于付梓。
  作为国家级重点古籍整理项目,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文化工程,《中华大典》是一部沿袭古代传统而按现代学科分类的新型类书,其规模之大,为明代大型类书《永乐大典》的两倍、清代大型类书《古今图书集成》的4倍,超过了中国古代所有类书字数的总和。该项目1990年获国务院批复,共24个典,近百部分典,7.2亿字。
  “中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法制文明的国度,但与发达的刑事法和官制法相比,中国传统社会似乎并没有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民事法制理论,更有甚者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有无西方语境下的民事法律制度还是一个有待深入讨论的话题。因此,要从汗牛充栋的传统文献中编纂出一套符合现代体例的民法史料集绝非易事。”侯欣一教授坦言,20多年的编纂过程可谓困难重重。
  困难之一是对材料的筛选。《中华大典》工作委员会为整个大典列出的3万种书目,其中涉及民法部分3000多种,在这3000多种书目中要使用“最早版本”,从最接近“源头”的“影印本”中加以引用。在上世纪90年代,网络和复印机还并不普及,在筛选资料时需要从浩如烟海的历史资料中逐页翻过,有需要用到的地方再手抄下来。为了避免错漏,经常是两位学者一起“手抄”再放在一起比对。直到后来电子数据库和复印技术逐渐发达起来,这种方法才逐渐被数字化办公所取代,这大大加快了编纂进度,否则“整个工程也许再耗时20年也完不了”。
  《民法分典》编纂工作最初启动时,由西北政法大学杨永年教授、烟台大学孔庆明教授两位前辈总领其事。
  新世纪以来,《法律典》总主编张晋藩委任南开大学教授侯欣一与西南大学教授周安平接手此项工作。侯欣一负责确定体例、搜集资料、筛选、点校和编排,周安平负责出版事宜。项目得以重新启动。整个过程动用京津晋三地十多所高校和天津社会科学院的数十位法律史工作者,绝大多数为国内法史学界术有专攻、学有专长的中青年学者,十几位南开大法律史专业的博士和硕士。参加人员按照朝代分成若干小组,指定一人负责。每人负责分包若干本书籍,如有争议或不清晰的问题由负责人决定。
  侯欣一认为,此部《民法分典》能够为了解古代民事生活提供基本资料,为从事民法学术研究者提供文献参考,为国家未来制定民法典提供文化根基。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