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女儿”作客津城 天大用技术为莫高窟护航

09.10.2015  12:51

   天津北方网讯: 守护国宝52年,从青春年少到满头华发。樊锦诗、彭金章,两位年过古稀的伉俪,用半个世纪的青春年华守候着敦煌和他们的初心,用坚守谱写了一章锦绣诗篇。10月8日,樊锦诗、彭金章夫妇作客天大,为学子带来了一场“灿烂敦煌文化,不朽敦煌精神”的讲座。

  当头发早已花白的二老出现在天津大学北洋园校区图书馆报告厅时,天大学子送上的除了掌声还有深深的敬仰。樊锦诗,1938年生,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自1963年北京大学毕业后已在敦煌研究院坚持工作50余年,被誉为“敦煌女儿”。主要致力石窟考古、石窟科学保护和管理。

  樊锦诗从1963年自北大毕业到敦煌工作开始讲起,一幅幅图片,展示了50多年来敦煌文化研究院的“先生”们在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执着地开展敦煌保护和研究的故事。没有梯子,爬着树枝做成的简易梯子爬窟;用推车来人工清理石窟内长年累月堆积的沙子;没有电,“先生们”在煤油灯下认真地临摹壁画;没有水,“先生们”冬天取冰化水饮用……一个个故事,在樊锦诗的口中如今已听不出苦。一批敦煌人在恶劣自然条件下的坚守让人肃然起敬。与这些生活上的艰苦对应的是,敦煌、敦煌文化研究的日新月异、硕果累累。

  彭金章先生则与天大师生分享了近30年敦煌研究尤其是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的研究情况。

  樊锦诗、彭金章夫妇此次来天大是受到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的邀请。由天津大学软件和计算机学院图形图像团队联合建立的天津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与敦煌研究院和其他合作单位合作,共同承担了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世界文化遗产地风险预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中莫高窟壁画本体微变监测和世界文化遗产地风险预控系统的攻关与研发工作。经过三年的扎实努力,在面向预防性保护的文物本体微变监测这一关键问题上,取得了从基础算法到专用装备和系统的全方位突破。将莫高窟百年周期内的人工目标级监测精度,提升至一年周期0.1毫米监测精度。解决了一直以来困扰国内外在文物本体监测方面缺乏有效手段的关键问题。为壁画病害机理的深入研究,最终实现文物的预防性保护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给敦煌石窟建立了一套从‘本体检测——分析——实验室研究——反向控制’的监测保护风险管理系统,使得敦煌保护有‘数’可依。”天津大学软件学院张加万教授介绍说,除了与敦煌的合作外,这套信息技术还用在明长城保护、天坛土木结构的保护、故宫等的文化遗址保护中。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