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针引线”激活电泵“心脏”——记全国劳模、中石油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公司潜油电泵制造厂下线班班长黄玉梅

10.06.2015  16:33
天津工人报》(2015年06月08日    01版)
                封闭、无尘、恒温,在中国石油渤海装备中成机械公司潜油电泵制造厂下线班车间里,班长黄玉梅和工人们正忙着“穿针引线”。大家手中的针不是绣花针,是长约3米、共有28种规格的通针;线不是棉线,而是高温电机专用的电磁线。工人们两人一组,分别坐在3米长的电机定子两端,一人抽针,一人送线,配合默契。
     电机定子下线是在生产电泵“心脏”——电机过程中为数不多的纯手工操作工序,且工作精度要求很高,其作业质量决定了电机在支持电泵抽油过程中的“生命力”。“即便是熟练工,一天也只能完成一根定子的穿线工作,现在业务量越来越多,但工作效率却很难提高。”黄玉梅说。随着国内的冀东、国外的伊朗等外部市场的拓展,业务量不断增长,大的订单一来,一个月往往得制造六十多个电机。黄玉梅每天7点就来到班上,一忙就是一上午,中午吃个盒饭接着干,晚上9点钟才能下班。逢有节假日,不仅不能休息,还得继续加班、加点,甚至有段时间夜晚都要“连轴转”,劳动强度几乎达到了极限。
     纵然这么累,可外人却觉得下线班是让人“眼馋”的地方。下线班不仅占了整整一座大厂房,而且由于电机的特殊要求,必须保持恒温、恒湿,厂房里的卫生也要求一尘不染。如此整洁明亮的环境,外人都以为在这里面上班,简直就是“温室里的花朵”。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每天工作在这个恒温、恒湿的环境里,三五天不觉得,时间一长,黄玉梅免疫力就不知不觉地降低了,体质也就越来越虚弱。出了门,一冷一热,感冒是经常的。厂房之内更有别人想不到的,还有双手高频率的使用。下线班每天要将一根根铜线密密匝匝地穿进电机槽内。以前一个孔眼穿5根铜线,还稍微容易一些;现在电机增容了,一个孔得穿7根,力量小了,穿不进去;力量大了,就把铜线憋弯了,要重新串。每个机组,最短的铜线80米,最长的有1000多米,黄玉梅虎口经常被线绷得生疼,起茧子是常事。为减轻这种疼痛感,她必须一次套上四双或五双手套,才能起到防勒的作用。
     就这样,一转眼黄玉梅当了20多年下线班班长,她所在班组的累计穿线里程可以绕地球5圈,创造产值近5亿元。中国第一口沙漠电泵井、中国第一口运行寿命最长的电泵井、中国第一口排量最大扬程最远的电泵井……它们所使用的电泵的“心脏”——电机,都出自黄玉梅所在的下线班。
     如今,只要提及下线班,公司职工都会亲切地称之为“黄玉梅班”,全班职工在黄玉梅的带领下,不仅保持了多项公司记录,还获得了天津市劳模集体、基层建设“千队示范工程”示范单位等多个荣誉称号,而黄玉梅本人也先后获得天津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对此,黄玉梅笑称:牌子打出去了,我想“退步”也不可能了!
     本报记者崔晓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