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海上丝路 展品背后有故事

08.08.2015  12:07

   天津北方网讯: 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通过海路,以商贸为依托,承载文化、艺术交流的和平之路,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了巨大推动和影响。昨日,“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大展”在天津博物馆开展,此次展览汇聚了八省(市、自治区)三十七家博物馆及天津博物馆总共267件(组)文物,这些文物重现了丝路的辉煌。据介绍,这267件(组)文物,大部分是首次与观众见面,类别涉及瓷器、丝绸、陶器、金银器、青铜器等,展品年代跨度从新时期时代至明清时期,依次介绍了从远古到秦汉时期、两晋到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繁荣、嬗变的全过程。

  一只碗证明海上丝路的存在

  展品长沙窑彩绘青瓷碗出水于黑石号沉船。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一家德国公司打捞出一艘唐代沉船,船上装载了6万多件中国瓷器,其中长沙窑瓷器达5.6万余件。长沙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以烧造多彩瓷器和釉下多彩陶瓷的窑场。黑石号的发现证明了中国与西亚之间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

  “明设色星图”可能用于航海

  “明设色星图”是明代文物,原是古时涵江霞徐码头天后宫物品,为大型卷轴式画,残长148厘米。全图共画有288个星官,约1400颗星,其中北斗七星和二十八宿主座,特别用红色描绘。星图中心绘有一圈罗盘,可能用于古代航海的天文导航,说明其与古时海上贸易往来有着密切关系。这种卷轴彩绘的古星图在国内是首次发现。

  一只盘因航海“罗经”得名

  明万历漳州窑红绿彩罗经纹盘是根据航海使用的罗盘针制作而得名,是销往南洋地区的外销瓷。“罗经”也称指南针,明代航海使用的罗经乃用“干支八卦”作方向指标。在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171年)刊行的《中山传信录》卷一中,叙述了航海的一些情况,其中附有一个针盘图,与这件红绿彩罗经纹盘上所画的图案几乎一样,因此该罗经纹盘,是了解和研究古代航海“罗经”的重要实物依据。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