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联合国糖尿病日” 我市多家医院有义诊讲座 快来看!

14.11.2018  19:21

      本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今年的主题为“家庭与糖尿病”,多家医院将举行义诊和讲座活动。

      当天上午,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市泰达医院、市滨海新区渤海石油职工总医院和市滨海新区石油总医院将于当天举行大型义诊和糖尿病筛查活动。

      医大总医院代谢与减重外科也将在该院第三住院部一楼大厅举行肥胖症防治义诊,为肥胖及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安全的药物治疗以及精准微创减重手术等个体化治疗方案。

      市人民医院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心、内分泌科将会同眼科、肾科、脑内科、血管科、普外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为糖尿病患者进行义诊,活动地点在B座一楼大厅,前100位患者免费测量血压、测量血糖。

      市胸科医院内分泌科、心内科将在该院一楼门诊大厅举行义诊活动,届时将免费测血糖、血压、尿酸。

      市天津医院内分泌科、营养科将联合河西区疾病控制中心在该院门诊大厅举行糖尿病义诊。

      14日下午两点,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将在该院A座15楼内分泌科举行公益讲座,由内分泌科护士长马静讲解糖尿病急性并发症的防治及护理,帮助患者加强自我管理。

      近年来,国家对慢性病控制日益重视,糖尿病管理必须驾驭好“五驾马车”的理念正深入“糖友”及其家庭。在很多糖尿病防治专家看来,运动治疗作为糖尿病治疗非常重要的环节,是“五驾马车”中最难驾驭的那辆。

      本月11日上午,我市第四中心医院举办了一系列倡导科学运动的“糖友”活动。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市第一中心医院、市第四中心医院、市胸科医院、市南开医院、市武警总队医院等全市十余家医院临床一线的100多名医师和糖尿病患者一起,开展了健步走、慢跑、羽毛球、足球、跳绳、踢毽等体育运动。


联合国糖尿病日到来之际,在我市河北区火车头体育场,来自医大总医院、第一中心医院、第四中心医院等多家医院的100多位医生和糖尿病患者举行了运动控制血糖活动

      专家提示

      运动方式:有氧运动+肌肉训练

      天津中医药大学康复教研室董仁卫教授特别提醒“糖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一般以有氧运动为主,适当地加入肌肉力量训练。慢跑、走跑交替、骑自行车、游泳、打乒乓球、羽毛球、上下楼梯、广场舞等都属于有氧运动,糖尿病患者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我们日常的活动都需要肌肉力量的支撑,所以适当地加入肌肉力量训练也必不可少,糖尿病患者可以选择一些小负荷、多次数、多个肌群能同时参与的运动形式,如踮脚尖运动、椅上坐与立反复力量、斜撑抗衡运动以及仰卧起训练等均对肌肉中糖分的分解起着积极作用。”董仁卫说。

      运动强度:计算心率+主观疲劳感 

      董仁卫说,运动强度是运动处方中的核心,它不仅关乎控制血糖、缓解病症的效果,更关乎健康安全。运动本身是一种刺激,如果运动强度过大,就有突发心脑血管病、肌肉骨骼拉伤、关节炎的风险。理想的运动强度被称为目标强度,在运动中达到既定的目标强度,既可以起到治疗效果,又能保证运动安全。目标强度可依据以下指标来确定:一是心率。运动时心率随着运动强度的加大而增加,一般用靶心率来表示,计算公式是“靶心率=180(170)-年龄”,在运动中可佩戴运动手环等测量运动心率的仪器,确保运动中的心率在靶心率范围中。他特别提醒糖尿病患者,在使用心率确定运动强度的时候要注意,平常使用的一些药物,比如较常见的钙离子阻抗剂可能会影响心率的准确性,所以运动前最好不服用此类药物。二是主观的疲劳程度。糖尿病患者在运动中有“稍微有些累”的感觉最佳。在运动软件发达的今天,这两个指标非常容易获得。

      还有另外两个指标需要利用医院专业的仪器设备进行运动心肺实验得出,接受精确运动治疗的患者应该了解这两个指标,它们分别是最大摄氧量和代谢当量。在运动中身体摄氧量不断增加,随着运动量的增加,摄氧量会达到一个顶峰,称为最大摄氧量,一般取最大摄氧量的50%至70%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运动强度。代谢当量,这也是衡量生理运动的指标之一,一般取其最大底数的60%至70%作为运动强度的参考。

      时间频率:每次30至60分钟每周3至5天

      运动时间主要从运动时长和运动时机两方面考虑。糖尿病患者运动时长的设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可以从10分钟开始,逐步延长30至60分钟,中间可穿插几分钟休息。身体的代谢依靠体内的葡萄糖和脂肪,只有达到一定的运动时间,葡萄糖和脂肪才会开始“工作”,所以达到一定长度的运动时间很重要。运动时机就是在什么时间段运动比较合适,糖尿病患者主要考虑饮食及药物服用的时间。一般不建议在空腹条件下运动,餐后1至3小时之内体内的血糖浓度较高,这一时段运动较合适;运动前如需注射胰岛素可以适度减量,避免运动中出现低血糖的症状。

      运动频率以每周3至5天为宜,运动量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但是运动的间隔时间不宜过长,最好不超过3至4天,因为运动产生的降糖效果会在运动后的48至72个小时(即2至3天)内消失,所以适量的间隔时间能够保证运动的累积效果。

特别提醒 “糖友”运动谨防低血糖

运动带着糖 热身整理不能少

      董仁卫建议糖尿病患者在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之前,要和医生进行沟通,做较全面的体格检查来评估身体是否适合运动,适合怎样的运动。病情较重,空腹血糖≥15.0mmol/L或有严重的低血糖倾向,伴有急性并发症如酮症酸中毒及高渗状态;合并严重的并发症,如严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糖尿病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合并急性感染、严重糖尿病足的患者均不适合运动治疗。

      他认为糖尿病患者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运动前的注射要尽量避开肌肉群,因为运动后肌肉收缩会增加胰岛素的分泌,改变胰岛素注射的效果,所以运动前胰岛素最好注射在腹部,避开肌肉群。二是每次运动前做5至10分钟的热身舒展肌肉骨骼,运动后也做一些简单的整理放松,不要立刻停下休息,如果运动后立刻停下,血液无法及时回流至心脏内,可能会出现眩晕、呕吐等症状。运动时备好含糖的食物,如糖块、含糖的饮料。运动补水要少量多次。三是运动的着装要柔软舒适,最好不要赤足锻炼,以免发生损伤引发“糖尿病足”。四是运动中尽量结伴,能够较及时地应对突发情况。一旦出现低血糖要立即停止运动,利用随身携带的饮料、食物补充糖分,过10分钟左右观察症状是否得到改善,如果症状未缓解,可以再吃一些食物继续补充糖分,或者送往附近医院。低血糖的症状主要有饥饿感、出冷汗、抽搐、头晕等。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