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过药”的蔬菜都不能吃?天津专家辟谣:目前使用的都是低毒农药残留少

04.04.2015  21:05


番茄不用乙烯利,白果成熟慢。如果人吃了不熟的番茄,里面的番茄碱反而会让人中毒。

  番茄抹乙烯利有毒,这样的番茄不能吃;黄瓜顶花带刺更不好,花是用避孕药催生的;西瓜太甜,是注射了甜蜜素……近年来,由于多地出现过毒韭菜、毒豆芽、瘦肉精、苏丹红等危及人身安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让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变得异常敏感,百姓对农产品安全特别关注。为此,一些人抓住这个心理,一知半解、道听途说,甚至有意散布虚假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谣言,让菜农经济受损,让市民疑虑重重,甚至不敢轻易购买。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传言很多,其中很多是谣言,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是要请专家及时辟谣,增加科普;二是要继续提高农产品质量,对投入品进一步加强监管;三是普通百姓不要以讹传讹。

   带你认清谣言 1

  番茄抹了乙烯利就“有毒,不能吃”了吗?

  【市场现象】

  近日,市民刘女士反映,她在市场上买到的番茄外面红,里面白,切开后还是空心的,吃起来发涩,根本不甜。朋友告诉她说,这是抹了乙烯利的番茄,不好吃,还有毒性,不能吃这样的番茄。记者日前在一些菜市场发现,有些商贩销售的番茄确实有外面红而里面发白的情况,吃起来口感不好。在一家超市,不少中老年顾客买番茄都要捏一下。一位中年妇女说,捏起来发硬的番茄是假熟,也就是催熟的。外面看起来很好,但掰开后里面没有籽粒,根本不甜,没法吃,都是抹了催熟剂的。乙烯利,到底是什么东西?番茄为何要抹乙烯利?抹了乙烯利的番茄真的不能吃吗?春季温室大棚产的番茄到底为何不好吃?

  ●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功效是促进植物加快成熟,目前用在水果、蔬菜、棉花、水稻等农作物生产上;如果人吃了不熟的番茄,里面的番茄碱反而会让人中毒。

  ●乙烯利进入番茄后产生乙烯,被番茄代谢生长直接吸收掉,所以不会对人体有害。

  ●所有的植物在成熟过程中都会产生乙烯,外用和植物内部产生的并无本质区别。

  ●虽然国家农药管理部门已经把乙烯利列入低毒农药管理目录,但是如果不过量使用,对番茄质量安全没有影响,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专家释疑】

  天津农药检定所专家张强告诉记者,目前这个季节上市的番茄有些是使用了催熟剂——乙烯利,目的是让番茄加快成熟。乙烯利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功效是促进植物加快成熟,目前用在水果、蔬菜、棉花、水稻等农作物生产上。虽然国家农药管理部门已经把乙烯利列入低毒农药管理目录,但是如果不过量使用,对番茄质量安全没有影响,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武清区农业局蔬菜科科长曹强介绍,卖柿子的人都知道一个自然催熟的妙招:把柿子和苹果放在一起会很快变软成熟,原因就是利用苹果释放出的乙烯来催熟柿子。农药专家根据这个发现,采用工业手段人工提取了一个能够产生乙烯的简单化合物,即为乙烯利,用它来给植物催熟,使番茄、香蕉等加快成熟。用乙烯利给番茄催熟并不是直接把番茄染红,而是帮助番茄加快内部成熟,也是一个较为完整的植物生长过程。乙烯利进入番茄后产生乙烯,被番茄代谢生长直接吸收掉,所以不会对人体有害。另外,我们平时吃的香蕉、芒果,特别是进口的水果,都需要乙烯催熟,不要太过紧张。

  市无公害农产品管理中心专家李又富介绍,乙烯利催熟番茄的具体原理是:其作为催熟剂可以释放出植物激素乙烯,然后与番茄内的受体糖蛋白结合,通过番茄自然代谢后起生理作用,帮助番茄加快有机酸和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等,从而促进其成熟和着色。所有的植物在成熟过程中都会产生乙烯,外用和植物内部产生的并无本质区别。目前在“无公害农产品”的检测体系当中,并没有要求对乙烯利进行检测,只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等检测指标。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营养专家王浩介绍,用乙烯利给蔬菜、水果催熟,这在国内外都采用,目的就是促进果蔬加快成熟;如果人吃了不熟的番茄,里面的番茄碱反而会让人中毒。乙烯利在被使用到番茄中后,释放出的乙烯会被番茄的生理代谢所消耗掉,不超量使用,对人身体安全并没有影响。

  天津农学院教授、蔬菜研究专家李树合介绍,目前这个季节,有些番茄不好吃,主要因素是冬春温室温度低,光照差,番茄营养不良,所以有的会出现空洞、不甜。蔬菜种植大户王联合告诉记者,如果昼夜温差小,番茄也容易出现空洞;如果缺乏某种微量元素,番茄也会不甜等。

  【在现场】

  日前,记者在一家温室蔬菜大棚看到,这里的番茄已经开始发白,有些菜农正在准备用乙烯利给番茄催熟。一位菜农告诉记者,一瓶40%浓度的药液,稀释后,可用水壶喷洒或者直接用手把药液涂抹在番茄上;也可以把药液涂抹在番茄枝杈处。他们之所以要抹乙烯利催熟,原因是初春温室大棚温度低,番茄如果靠自然成熟会特别慢,着色度不好,上市量也受到影响。如果要是遇到低温雾霾天气,缺乏光照,成熟就会更加困难,一般要错后很长时间才能正常成熟。抹上乙烯利,一般番茄可加快成熟,提前7到10天上市。

  另外一位菜农介绍,番茄抹乙烯利,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就是收购商不愿意收自然成熟的番茄,原因是运输途中容易腐烂,如果长途外运自然成熟的番茄就更容易腐烂,所以他们乐意收购抹上乙烯利的果子,运到那里正好变红还不腐烂,因为现在全国蔬菜运销是大流通。抹乙烯利要掌握正确方法,一般应该在25度左右,而且应该是在番茄白果期,这样条件下催熟的番茄不错;但如果不符合这个条件,也会出现番茄口感不佳等问题。

  在武清区梅厂镇灰锅口村生态园,这里的番茄已经处在白果期,但是菜农们并没有抹乙烯利。负责人王秋祥告诉记者,原因是发展观光采摘,不用急着上市销售。不抹乙烯利,番茄成熟会比较慢,而且成熟时间也不一致,但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在一个村农药销售点,几位菜农正在购买乙烯利。一种是上海一家企业生产的350克塑料瓶,售价大约10元左右;另外一种是名字叫一点红的催熟剂,价格跟上述产品相当。产品说明书上都有制剂用药量、使用对象的介绍,其中在番茄使用上一般是把药液稀释800-1000倍。一位农药销售人员介绍,他们销售的乙烯利也就是早春时节有人购买,而其他季节则无人购买,因为自然光照可以满足番茄自然成熟要求。

  记者采访中发现,尽管有不少专家表示,番茄用乙烯利催熟对身体无害,但是还有人不太放心。按照国家相关食品检测标准规定,催熟的果蔬中,乙烯含量每千克不能多于2毫克。有专家认为,相关部门应该对菜农搞好相关培训,并适时增加对乙烯利残留量的检测,让广大顾客彻底放心。

  【专家支招】

  市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管理中心主任王学忠介绍,目前使用乙烯利催熟番茄的所占比例不是很大,抹乙烯利催熟的番茄无毒无害,但是很多市民还是愿意购买自然成熟的。到底该怎样鉴别呢?最直接的鉴别方法是把西红柿掰开,自然成熟的西红柿肉质红色、起沙、多汁;而催熟的西红柿往往是皮红籽绿,或者尚未长籽,皮内发空,果肉无汁、无沙。自然成熟的西红柿口感好,有酸甜感;而催熟的西红柿一般无酸甜感。目前番茄分为红果和粉果,红果大都是国外品种,皮厚耐运输储藏,但不宜生食;粉果是地产品种,皮薄,好吃,但是不耐运输,容易腐烂。

  王学忠说,一些催熟的番茄无籽、空洞,跟缺乏自然昆虫授粉也有很大关系。露地番茄的授粉一般都是蜜蜂等自然昆虫来授粉,但是温室大棚没有昆虫飞进来自然授粉,只有通过人工授粉来解决,但效果显然不如自然授粉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正在帮助一些菜农联系购买熊蜂放飞到温室内,帮助番茄自然授粉,从先期试验效果来看,非常不错。番茄的坐果率高、且不易出现畸形果和空心果,口感也更自然纯正,也容易着色成熟,果汁含量能比以前增加20%。蔬菜专家李海燕认为,通过进一步改善种植环境,让番茄在内的农产品自然成熟;改善蔬菜冷藏保险手段,促进自然成熟番茄大流通,这应该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带你认清谣言2

  黄瓜抹了“避孕药”就“顶花带刺,对身体不好”吗?

  【市场现象】

  眼下正是春季温室大棚黄瓜上市季节,均价2元一斤,十分畅销;但顶花带刺的黄瓜却不太受欢迎。

  在南开区一家菜市场,一位摊贩撩开黄瓜框里覆盖的一层塑料布,多半框顶花带刺的黄瓜立即出现在记者眼中。摊贩说,这是早晨5点刚从批发市场运来的,外地产的黄瓜,非常新鲜,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太好卖。

  一位中年妇女朝筐里的黄瓜看了几眼,小声说,植物都是先开花后结果的,果长大了,花自然要掉下。你看他卖的黄瓜还有一些黄花,不正常。听人说这种黄瓜使用了药物,可能是避孕药,对身体非常不好。

  【专家释疑】

  ●植物激素,是农药专家模仿植物内在激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开发出的人工合成药物,专门适用于植物生长。

  ●人工合成植物激素叫做外源激素,黄瓜等蔬果内部也会分泌植物激素,叫做内源激素。两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用来促进植物生长。

  ●黄瓜顶部有黄花盛开,而且瓜蒂有凸起状,这样的黄瓜应该是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它的作用是提高坐瓜率,让黄瓜长得顺溜,延长上市销售期。

  ●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就是一种植物激素,绝不是网上谣传的避孕药。动物激素、植物激素,两者只能在各自的范围发挥作用,不可能在不同物种间交叉使用。就算把避孕药用在黄瓜生产中,也根本不会起任何作用,因为使用对象错了。

  蔬菜专家胡运生告诉记者,如果采摘下来的黄瓜顶部依然有黄花盛开着,而且瓜蒂有凸起状,这样的黄瓜应该是使用了植物生长调节剂,它的作用是提高坐瓜率,让黄瓜长得顺溜,延长上市销售期。但是据他20多年的种植经验判断,这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种植物激素,但绝不是网上谣传的避孕药,这一点大家要放心。目前,国家无公害蔬菜检测要求中允许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

  市农科院植保所专家王万立告诉记者,一些网友担心的黄瓜顶花带刺是因为使用了避孕药,这种说话纯粹是一种谣言。避孕药是药学家模仿哺乳动物激素原理开发出的人工合成药物,专门适用于人和其他动物身上;而菜农们使用的植物激素,是农药专家模仿植物内在激素促进生长的原理,开发出的人工合成药物,专门适用于植物生长。动物激素、植物激素,两者都只能在各自的范围发挥作用,不可能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交叉使用。也就是说,如果真的把避孕药用在黄瓜生产当中,也根本不会发生任何作用,因为使用对象错了。在自然条件下露地黄瓜开出雄花和雌花,由蜜蜂采蜜后结果,坐瓜率高,产量高。虽然现在大棚黄瓜也可以结瓜,但因为缺乏昆虫自然授粉,产量会小一些。为此,一些菜农就会采用植物激素来人工授粉。

  人工合成植物激素应该叫做外源激素,黄瓜等蔬果内部也会分泌植物激素,叫做内源激素。两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用来促进植物生长。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一些外源人工激素会被植物吸收自然分解掉。现阶段,在一般温室蔬菜、水果生产中还离不开植物生长调节剂,尤其是冬春季,因为受到光照、温度的影响,其生长受到限制,需要一些植物生长剂来帮助。作为植物研究人员,他认为,如果不超大剂量使用植物生长激素,对蔬菜、水果质量安全就没有太大影响,可以放心食用。

  【在现场】

  记者来到宁河县一家温室蔬菜大棚基地,这里的黄瓜长势喜人,有的温室黄瓜已经开始采摘、上市。但是记者发现,这里的黄瓜瓜蒂处都没有黄花。一位瓜农告诉记者,有的黄瓜顶花带刺跟使用人工合成激素有关。黄瓜一般长到小拇指粗的时候是带花的,但是15天后采摘上市时,花就会掉下来了,这叫做瓜熟蒂落。但为了让其加快生长,长得匀称、好看,外地瓜农有的会在这个时候,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药液把小黄瓜浸一下,这样黄瓜的生长力就增强了,有的黄瓜采摘后就会带着鲜花。但是这种活儿很费人力和时间,由于雇工成本太高,所以本市瓜农一般都不采取这个办法,所以本地也就没有采摘下来还带着鲜黄花的黄瓜。

  记者上网查询发现,对植物生长调节剂(植物激素)的安全与否,目前社会上还存在不同观点。从兼顾农业生产和安全性上考虑,有蔬菜专家建议,现阶段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还是应适量使用,不能过量;有关部门更应尽快出台相关检测标准,并指导农民更加科学规范地使用。

  【专家支招】

  蔬菜专家孙书蕴介绍,本市蔬菜市场上的黄瓜品种很多,但基本上是三大类型:一是无刺品种,也叫荷兰无刺小黄瓜,其外表皮光无刺,色泽深绿,比普通黄瓜小一号,这种黄瓜一般适合生食,也为黄瓜中的贵族,售价一般比较高。第二个品种是少刺种,其瓜面光滑少刺,皮薄肉厚,口感略带甜味。第三种是多刺种,上面还会有一层胶状的东西。孙书蕴介绍,这种黄瓜是传统品种,瓜面瘤密刺多,果皮较厚,但吃起来特别脆,还有一定的香味,她就特别喜欢吃这种黄瓜。

  孙书蕴介绍,很多人都会挑选黄瓜,无须多言,但是有两点还需特别指出来:一是不要买外形太粗大的,不是说其使用了膨大剂,而是说这种黄瓜绝大多数都是采摘期错后,采摘下来就已经是比较老的黄瓜了,其新鲜度已经不好。应该挑选瓜条比较顺溜、匀称的,说明其采摘时间正常,没有提前、错后。二是要注意黄瓜的硬度。买任何品种的黄瓜都应该挑手感硬的。因为新摘下来的黄瓜含水量很高,所以瓜条很硬;如果摸起来软软的,说明其已经大量失水,必定失鲜。对于顶花带刺的黄瓜,既不要过分追求,也不必过分担心。

  谣言缘何而起,又怎样不再出现?

  虽然目前还是初春,但街头、水果店却已经有西瓜在售。日前,记者在一家水果专卖店看到,这里正在销售来自海南等地的西瓜。为了促销,销售员都切开卖,售价是每公斤8元左右。当记者询问店员是否听说过西瓜打针增甜一说时,销售员摇头说,没听说过。她家销售的西瓜都是来自海南等地自然成熟的,跟打针没有半毛钱关系。

  记者还先后采访静海台头镇、武清区高村镇两个著名西瓜之乡的瓜农,他们都表示,西瓜都是自然长成的,甜度好是品种好、用的是有机肥,他们没听说过西瓜要打针,更从没打过针,打针增加西瓜甜度的说话完全是谣言,千万不要相信。但记者上网查询发现,近年来有关西瓜打针的说法在网上广泛流传,打针的作用是增加瓜肉的红色素和甜度。

  西瓜到底可以打针增加甜度吗?市无公害管理中心专家王鸿彬介绍,这绝不可能,已经通过多人的实验充分表明:一是有的西瓜根本打不进去;二是即使强行打进去,不是瓜开裂,就是腐烂掉。瓜农和瓜贩子谁会做这个赔本生意?西瓜打针增甜完全是一些人的主管臆造,根本经不起推敲。如果有人不相信,完全可以自己买个西瓜打针试试,千万不要以讹传讹。

  最近,还有一些市民购买了樱桃小萝卜浸泡后发现掉色,担心是萝卜抹了什么红颜色。记者日前采访一位蔬菜专家,他解开了谜底。樱桃小萝卜表层有很多花青素,如果收获时间过晚,这些附着在萝卜表皮的花青素就会特别容易溶于水,出现掉色。专家说,这完全是自然现象,根本不是人工抹红药水,掉色的萝卜完全可以放心吃!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谣言很多。记者上网查询发现:2007年,出现海南、广东“香蕉染病致癌”谣言;2008年,出现四川广元“蛆虫柑橘致癌”谣言;2012年6月,出现浙江慈溪“杨梅喷洒膨大剂”谣传;2012年7月,出现江西宜春“葡萄有毒会致癌”谣言……这些谣言让当地农民经济受损,很多市民也不敢购买,教训深刻。

  农产品质量安全谣言到底因何而产生?蔬菜专家肖建中认为,近年来,瘦肉精、地沟油食品给一些人造成了伤害,因此一些市民对农产品及加工食品质量产生了疑虑;一些造谣者正好利用了这种市民心理伺机而为,而这样的造谣者多数是为了在微博、微信出名。

  王万立认为,还有些谣言是有人对农产品投入品不了解所致。比如,对农药的了解就很不全面,认为凡是打了农药的都不能吃,都不安全,其实这是误解。目前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其中杀虫剂毒性最大,但目前国家和本市都已经严禁高毒农药在蔬菜上使用,目前使用的都是低毒农药,有的已经开展使用生物农药。杀菌剂毒性较小,多数是微毒。除草剂都专门用于除草。植物生长调节剂也是低毒产品,正常使用对人身体无害,其中的植物激素一般被植物吸收。纵观国内农产品生产,现阶段大多数还在使用农药,即使是在一些农业发达国家。因为没有这些投入品,就无法除治病虫害,因而就无法获得丰收。目前农药的使用,都有严格的规定,其残留量一般很小,对人身体健康没有什么危害。

  怎样减少乃至根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谣言呢?王学忠认为,要让一些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谣言不再出现,措施之一就是要进行科普。他们计划把有关蔬菜生产的常识制作成扑克牌发放给市民。上面有介绍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常识,包括种植、田间管理、采摘、储藏等。王万立也认为,要减少乃至根除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谣言,宣传力度还要加大,蔬菜生产户和相关部门,要联合起来利用一切方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另外,一些有条件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可以通过采摘观光旅游等方式,吸引市民前往参观,实地查看安全种植情况。另外,有关部门对这些谣言要及时发出正确的声音,不要漠视甚至忽视。要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相关试验,试验结论要让市民信服,要让实验结果打破谣言,这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消灭谣言的举措。目前,最根本的对策还是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让广大消费者真正放心。2014年本市生产基地的蔬菜检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市场销售的蔬菜总体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市民可以放心购买食用。(记者 陈忠权 照片 通讯员 王建强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