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家禽“生病密码”获突破性进展

08.01.2016  19:17

2015年底,宋敏训主持的山东省农科院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家禽重大疾病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让全社会看到了科学家在破解家禽“生病密码”方面的努力和贡献。

使用传统方法检测、确诊复杂的禽流感病症,需要7天~14天才能得出结果,团队的发明专利将检测时间缩短到2小时~3小时;现代养殖环境在变,病毒越来越顽强,宋敏训的团队通过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析,从根源上找到了治“毒”的方法。宋敏训团队建立的“山东省家禽专业信息服务系统”一头连着专家、成果、市场,另一头连着千千万万养殖户、企业,打通了治家禽病、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结合现代科技快速确诊疑难杂症

宋敏训的研究团队针对多种家禽传染病,研制了鉴别禽流感病毒、新城疫野外感染病毒与弱毒疫苗株、马立克氏病毒、传染性贫血病毒、鸭新型呼肠孤病毒、Ⅰ型和Ⅲ型鸭肝炎病毒等十多种禽源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在短短数小时内就能对家禽传染病进行确诊,为控制家禽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赢得了时间。

禽流感病毒血清亚型很多,病毒极易发生变异,导致现有疫苗免疫抗体无法识别,病毒迅速繁殖开来。团队成员黄兵博士介绍,禽流感病毒概念中的H和N都是指病毒的糖蛋白(蛋白质),一种糖蛋白叫血凝素(HA),另一种叫神经氨酸酶(NA),这两种糖蛋白容易发生变异。因此,根据糖蛋白的抗原特性,目前HA有16个型别,NA有10个型别,H和N的排列组合可产生几百种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在家禽中常见报道的多为H9和H5亚型禽流感。然而,当前家禽中出现的几种亚型病毒又可划分为多个簇群分支,因此它们的检测必需依赖于现代的科技手段。检测诊断时间越快,将越早“斩断”病毒传播的途径。将传统的检测时间从7天~14天缩短为2小时~3小时,这是2015年该所申请的三项国家发明专利的核心之一。

破译病毒遗传密码为疫病防控提供依据

对肉鸭来说,长了“大舌头”可不是好事。舌头长,上下喙短,舌头“被迫”露在外面,这是近年来发病率极高的一种流行疑难疾病,它的直接后果是因无法进食、饮水而导致死亡。

“新的疫情发生,需要先确认是由病毒还是细菌引起的,是普通病还是传染病。如果是传染病,就要找到传染源,如果发现新的病原,就需要找到快速、特异性的诊断方法和针对性的疫苗或药物进行有效防治”。但宋敏训说,要找到这种“致命病症”的源头却并非易事。好在他们发现疫情后,短期内就捕捉到了“鸭细小病毒”这个罪魁祸首,并推荐了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避免了养殖户的重大损失。

相关的研究成就还有很多,例如该研究团队在国内外首次完成了鸭肠炎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揭示了鸭肠炎病毒基因组结构符合α-疱疹病毒亚科水痘病毒属的特征;在山东省鸭群中首次分离到鸭甲肝病毒3新毒株,并完成其全基因组测序。这些研究成果为禽病的防控奠定了重要的生物信息基础。

家禽信息互联互通搭建家禽健康养殖的重要桥梁

研究团队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建立了“山东省家禽产业专业信息服务系统”,开发了家禽公众信息的自动采集、审核与分类发布技术,市场行情、供求信息等注册用户在线发布技术,开发了技术咨询与服务系统、家禽生产信息异地远程监控系统、家禽生产智能决策系统以及我国家禽品种资源查询系统、山东省种禽企业信息检索系统及自助管理系统。这些系统均填补了国内外空白。系统上线没几年,便实现了数十万的点击量。它的价值在于连接专家与养殖户、企业,把家禽业相关的专家和问题放到这一平台上同心聚力去解决在生产中出现的问题。

对公益性科研院所来说,科技成果“藏在深闺无人识”为人所诟病,但手握一大把专利成果的家禽所却实现了近100%的成果转化率。

怎么打疫苗既省事又能产生足够的免疫抗体,这里面蕴含着大学问。这支团队一直重视研发“一针治多病”的疫苗,先后研制出“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三联灭活疫苗”、“禽流感、鸡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减蛋综合征四联灭活疫苗”,获得了国家新兽药证书,同时节省了人力、物力,避免了反复免疫对家禽造成的应激反应。

拯救“水深火热”的家禽产业,科学家任重而道远。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和宋敏训团队来说,他们仍然在前行的道路上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