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贸火车头跑得更快

26.10.2015  10:41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加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优化方案》,提出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创新、升级的任务和方向。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经济全球化面临新趋势、我国对外贸易面临新挑战的背景下,整合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优化服务,创新管理,对促进外贸稳增长、转型升级有何重要意义?


  整合类型,统一监管模式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先行区。自1990年我国第一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上海外高桥保税区设立至今,截至目前,已累计批准设立了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综合保税区等6类160多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


  2012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在基本不突破原规划面积的前提下,要逐步将多种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为综合保税区。这次发布的《方案》进一步明确,在整合类型、整合功能、整合政策、整合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将现有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跨境工业区、保税港区及符合条件的保税区整合优化为综合保税区。新设立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统一命名为综合保税区。


  海关总署加贸司司长郑汉龙表示,随着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将统一整合为综合保税区,其保税功能、政策优惠以及监管模式也将逐步统一,推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量质并举。


  优化服务,支持贸易多元化


  受外部大环境影响,今年全国进出口同比出现下降。不过,在一些地区和行业,对外贸易却呈现逆势增长。


  今年前8月,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依托,重庆跨境电商进口货值达3.15亿元,比去年全年增长4倍多。井喷式增长背后,既有电商企业的集体发力,更有海关监管创新的推动。


  重庆两路寸滩海关关长孙熙勇介绍,重庆海关已经在重庆保税港区现有范围内规划出了2.45平方公里的“贸易功能区”,保税港区在解放碑环球金融中心和南坪盛汇广场的两个保税延展平台也先后开业。这些平台将商品卖场、跨境电商以及保税展示等开放创新元素有机融合在一起,为保税港区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这次发布的《方案》进一步明确,优化贸易方式,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按照公平竞争原则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进口业务。特别是《方案》提出,创新通关监管服务模式,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优化保税货物流转管理系统,实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间保税货物流转便利化。


  创新管理,推动转型升级


  作为进出口增长的火车头,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进出口总值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了30%左右的增速。不过,近年来,这些区域普遍面临外贸增速下滑、后劲不足的难题。尤其是今年上半年区内进出口下降了近9%。这迫切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创新制度、拓展功能、优化管理,促进区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外贸稳增长提供支撑。


  为此,《方案》对如何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产业结构、业务形态、贸易方式和监管服务做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促进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产业由低端加工向高端制造、创造转型升级的“路线图”。


  海关总署表示,将积极评估贸易多元化、货物状态分类管理、内销选择性征收关税等试点经验,适时扩发试点,创造有利于区内企业开拓国内市场、延伸产业链价值链、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政策环境,变“大进大出”为“优进优出”,促进外贸稳增长。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