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区“红利”吸引 京籍创业客新区“闯”事业

16.11.2015  14:47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题报道

   天津北方网讯: 先行先试、五大战略机遇叠加等让滨海新区成为“热点”,成为关注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而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逐步深入推进,新区再次成为创业者关注的目标,开发区、空港经济区、高新区、中心商务区等各功能区吸引了不少来自北京的创业者,政策红利、成本低廉等独有的先天“创业红利”,让来自北京的“闯先生”们在这里开启创业之路。

   “自贸区‘红利’

  我们长久获益”

  半年前,来自北京的张丽君在滨海新区空港保税区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成立了一家咖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公司选址的时候我看了好多地方,多方比对和衡量后选定在滨海新区。

  张丽君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MBA,因为和加拿大的一所学校有合作,毕业时她拿到的是双MBA学位,“在公司注册前期就知道天津自贸区获批的消息,当时特别兴奋,因为自贸区会有一些政策扶持,对创业者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利好。对于我们这些初创者来说,经营前期都比较困难,不管是资金上还是人员上。政策方面的扶持对我们来说是雪中送炭。

  除了政策方面的“诱惑”,更吸引张丽君来新区创业的还是市场前景,“目前中国的咖啡文化还处于一个实验期,消费人群还在培育过程中。因为消费的大部分产品还依赖进口,从我们公司总体战略规划上来说,前期肯定要和国外的原产地对接,自贸区特有的政策,尤其是税收方面会减轻我们不少压力。从市场前景来说,自贸区必然会吸引大量企业入驻,外籍人士也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很大的消费市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有不少像张丽君一样来自北京的创业者,被自贸区释放的“红利”吸引,在新区注册企业成立公司,“除了政策方面的扶持,我们创业者更看好的是背后的发展机遇和市场潜力,这才是长久的获益。”同样也是来自北京的马良伟说,目前他正在中心商务区经营一家投资公司。

   “行业竞争小

  是优势也是劣势”

  与一些创业者相比,刘建卫的资历要深一些,已经在创业路上三度沉浮的他目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总经理。在创业之前,刘建卫从事的行业也是互联网行业,这为他日后创业提供了丰富的行业经验。

  2013年,刘建卫在高新区创业,注册成立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一直在北京打拼的他把公司地点选在新区,让身边的朋友吃惊不小,“拿互联网行业来说,和北京相比,新区的互联网行业环境并不是很理想,身边同行不理解我的选择在意料之中。”刘建卫爆这个“大冷门”自有他的道理,“创业就是烧钱,对互联网来说前期投入更是巨大,用最少的钱创造最大的效益是我创业初期最关注的。

  刘建卫所说的花费“最少的钱”,其中之一就是办公成本低廉,“同样一平方米,地段差不多的写字楼,北京的价格是我现在办公位置的好几倍。”来新区的另一个原因是“逃避竞争”,“在北京竞争太激烈了,在一定程度上远离行业竞争区一样找到市场空白和企业生存空间。”但是,避开竞争也意味着离开了最佳行业环境,这对人才的吸引是一个短板,“不少中层管理人才都是‘挖角’挖来的,在行业论坛里潜水,锁定人才之后就是面谈,一个一个地谈。”尽管公司的规模已经从最初的9人发展到现在的160多人,但是“人才之痛”一直困扰着刘建卫,“人才来了不等于就留住了,有不少骨干干着干着就跳槽了。

   在京外企

  也到新区找商机

  除了创业者个人到新区开创事业,一些在京外企也因便捷的交通和多重发展机遇,在新建厂址时选址新区。

  思塔高诊断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致力于血栓与止血诊断领域的仪器、试剂、耗材等产品生产,2003年,该公司在北京成立中国首家分公司,“在得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后,为了开拓更大的市场,我们决定扩建新的厂区。考察小组去过河北和天津很多次,还是新区最吸引我们。”思塔高公司总经理菲利普说。距离北京的高铁车程、天津港和天津机场的海空优势以及自贸区和自创区的政策优势,最终菲利普在空港建立了北京之外的第一个分厂,“运营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无论是海关还是商检,全程服务模式省去了我们很多时间和精力。

  功能区的服务优势、巨大的市场空间让思塔高已经开始酝酿二期投资和扩建,“现在我们厂房面积是5200平方米,3条全自动生产线,主要生产用于系列凝血分析仪配套的产品一次性塑料反应杯和清洗液。下一步,我们计划再投2亿人民币,到2017年年底时,生产线总数可能达到10条。未来,我们还要在空港经济区建设思塔高在亚洲的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