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首提转基因科普 释放啥信号

09.02.2015  19:36

  近日,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万余字的长文中,“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安全管理、科学普及”21个字引人关注。“一号文件”谈及转基因并不奇怪,从2007年到2014年,至少有6次提到转基因问题,可谓三农问题中绕不过的话题。真正值得观察的是,每年的提法都“暗藏玄机”。

  今年的措词同样平衡了各方面关切,首提转基因“科学普及”意味深长。中国转基因领域经过多年“折腾”后,从政府到行业内都已经看到,由于过去重科研轻科普,转基因知识出现真空,转基因被妖魔化,由此形成的舆论压力导致转基因产业化搁浅。

  而过去一年,转基因科普开始“回暖”,众多科学家走到前台,回应并逐渐打消公众疑虑。随着“习近平谈转基因”的讲话被公开,转基因的讨论更为广泛,是以,在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加入转基因科普也算水到渠成。

  转基因科普写入一号文件,意味着中央政府层面认识到了普及转基因知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转基因科普从此上升到“国家”层面。相较而言,过去转基因科普更多是民间的、自发的、少数专家的事,或者说只关乎农业部,但从今年起,农业部不再是单打独斗。比如,去年农业部一直想协调其他部委叫停“非转基因广告”,但效果不理想,现在就可以理直气壮了,因为非转基因广告并不科学。

  当然,提出转基因科普也需要“勇气”。当前怀疑转基因的公众仍占多数。在一些反对者看来,中央提出转基因科普似乎是为转基因产业化服务的,尤其是中央确定了转基因产业化从周边作物、非主粮到主粮三步走的战略后,科普是否会避重就轻,只强调转基因的好处而忽略风险呢?

  有如此质疑并不奇怪,但不必过虑。中国的转基因科普,更多的应该是对过去“妖魔化转基因”的拨乱反正。转基因作为一项技术是中立的,对技术的评价要看具体应用,对其收益和风险的评估也要讲证据和逻辑。对于公众来说,放下“成见”,理性看待转基因,或许更为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