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栖湖论道 共谋互联网+与机械化农业——2015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成功举行

01.12.2015  09:36

      11月29日,由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和农机360网共同主办的2015中国农业机械化论坛在北京雁栖湖(APEC会址)成功举行。本届论坛主题为“互联网+与机械化农业”,目的是调动行业思考、改变行业思维、鼓励行业思变,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创新发展融入新动力。本次论坛,向行业阐述了 “互联网+大数据”在农业机械化全过程中的融入和促进作用,探讨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如何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实现跨越式发展,从思想体系、方法论证、发展模型、实践经验、未来策略等方面,向论坛与会嘉宾阐释了“互联网+大数据”是一个即将深度链合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方向。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陈章良、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农业部农机化司司长李伟国、农业部农业机械化实验鉴定总站刘敏、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安宁、中国农机工业及农机产业发展著名专家高元恩、中国农业机械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中国农机工业著名专家陈志、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化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白人朴、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副理事长韩鲁佳、中国农业机械学会农业机械化分会主任委员杨敏丽、地方农业机械管理机构、推广鉴定部门领导,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专家等共计80余位行业高端智囊,以及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王玉荣、星光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沈强、中国一拖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卫江、久保田农业机械(苏州)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竹林、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孝高、山东五征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苑忠亮、勇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勇、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通机动力事业部总经理王伟枢、石家庄中兴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平、徐州徐轮橡胶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光亚、上海世达尔现代农机有限公司总经理顾问丁伟康、约翰迪尔(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约翰迪尔中国总裁刘镜辉等500余位企业家,以及骨干经销商负责人与优秀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等共计950余位嘉宾出席本次论坛。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经济日报、新浪网等多家大众媒体与门户网站及《农机质量与监督》、《农机科技推广》、《中国农机化导报》、中国农机信息网、《河北农机》和《安徽日报农业版》等十余家行业主流媒体对活动进行传播报道。

  论坛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学会农机化分会主任委员杨敏丽担任主持,嘉宾主持则有中国农业机械化学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担纲。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农业部农机化司李伟国司长、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教授为论坛致辞。中国农机工业著名专家陈志、中国农机产业发展著名专家高元恩、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王玉荣、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约翰迪尔中国总裁刘镜辉、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安宁等七位行业大咖围绕“互联网+与机械化农业”做了主题演讲,为现场的嘉宾带来了一场炽烈的头脑风暴。

  农机360网总裁吴克铭为活动做了“回顾、思考、筑梦”的主题致辞。吴克铭指出,六年来,不断寻找行业短板和不足,倡导和呼吁行业关注,目的只有一个,即做强中国农机工业,服务中国农业现代化。而面对“为什么农业机械化水平上去了,而我们的粮食价格却下不来,农业的竞争力却非常孱弱?”的思考,机械化仍然是解决农业竞争力的手段,这是我们农机企业的机遇,也是企业的责任。吴克铭指出,“我们需要有梦想,更需要努力去实现梦想,中国梦,农业强不可或缺!农业强,则国泰,农业强,则民安!

  中国工程院罗锡文院士在致辞中指出,互联网与农业机械化的融合发展增进了现代要素在农业机械化中的应用,拉近了生产与市场的距离,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大大拓展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空间。通过实施互联网+农业机械化,从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出发,探索农业机械化发展模式,增加互联网在农机生产、作业、管理、经营服务等方面的综合服务功能,积极推动农机化作业模式创新。

  农业部农机化司李伟国司长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农业发展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机械化农业将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推进,我国农村劳动力成本在大幅度上升的同时也出现了地区性、季节性短缺,所以必须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机械化,通过机器替代人工,保证产业的稳定发展。他指出,“未来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我们树立互联网思维,即以更加开放合作的理念来谋划发展。推进农业机械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涉及机械研发制造、土地环境、品种选育、栽培方式、加工方式和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等众多方面,所以我们需要努力构建部门协作、造用配合、机艺融合、开放发展的新格局,需要各个部门、各个方面的通力合作、跨界合作来系统性地研究推进,尽可能满足农业要求。

  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教授在论坛上脱稿演讲,他以多年来的实际工作经验实例并结合大量数据为在场嘉宾作了一场精彩的报告。陈教授表示,十几年来,由于中国农机的迅猛发展,中国的粮食产量也实现了十二连增。粮食增产的原因有三个:一是政府政策,包括粮补、农机补贴等;二是科技;三是黑龙江省在中国的异军突起,支撑我国粮食产量迅猛增长。但与此同时,陈教授为我国每年递增的粮食进口而担忧。“从2012年开始,我国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棉花都有进口,到现在越来越多。”而陈教授认为,中国农机工业的发展根本没有进入到壮年,发展的空间还非常大,同时他对农业机械化在整个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给予肯定,同时又对下一步发展寄予厚望。

  中国农机工业著名专家陈志做了主题为“互联网+农机制造2025”的主题演讲。陈志表示,互联网+农机工业推动了农机生产制造模式的变革,推动了农机工业组织形式的创新,推动了农机工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同时也推动了农机工业创新方式的变革。通过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产业链上任何一个环节效率的提高,也可以提高生产制造信息化水平,通过搭建农机智能化生态圈,实现互联网思维下的全面质量管理。

  中国农机产业发展著名专家高元恩演讲的主题是“信息化,农机产业提升的核心”。高元恩表示,全球农机工业已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渗透到农机工业从研发、生产、销售直到服务的每个环节。我国农机工业也开始步入这一场变革,但步伐尚未跟上国际的发展。而我国农机工业若想进入信息化时代需要有三项技术实现突破:第一,基于CAN总线技术的电控系统在农机中的广泛应用,推进了整个农机产品的信息化;第二,基于局域网的企业管理系统,实现生产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第三,基于互联网产品的使用。

  雷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王玉荣以“雷沃农业装备互联网+战略规划”为主题展开报告。王玉荣从研发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产品平台建设、商品制造平台建设以及营销服务平台建设五个方面介绍了雷沃重工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在谈到全程机械化建设时,王玉荣特别指出,雷沃重工今年对阿波斯动力换挡拖拉机和收购的高端产品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拖拉机作业远程监控,智能控制,并实现精良播种、变量施肥功能。同时雷沃重工在互联网+农机服务方面,通过服务车全过程的服务监控提高服务效率,结合GPS系统及呼叫服务系统,由被动服务逐步向精准服务和主动服务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学庚则就“我国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与展望”话题与现场嘉宾进行了分享。陈院士表示,我国经济作物机械制造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研发能力、制造水平、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方面尚有较大差距。我国多数经济作物仍为小规模种植,农机农艺融合不够,在农作物生产关键环节的机械化水平中,如马铃薯、甘蔗的机播,甘蔗、油菜、茶叶的机收,发展缓慢制约了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的推行。未来,我国应着力提升经济作物的农机装备研究与制造能力,加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发展经济作物适度规模连片种植,加强农艺、农机与后续加工高度融合,攻克我国经济作物农业机械化瓶颈以及坚持创新驱动,加快智能化、自动化与农业装备的融合。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做了题为“‘互联网+’环境下农机化发展的思考”报告。赵主任认为,我国互联网+农机包含四个方面内容:1、互联网+农机的精准作业;2、农机制造;3、农机自身智能化问题;4、农机的监管和运维服务的问题。而要积极推进互联网+农机行动,应加快互联网+相关技术,如传感网、CAN总线技术的应用。

  约翰迪尔中国总裁刘镜辉以“‘互联网+’时代下的精准农业应用”为主题展开演讲。他介绍到,约翰迪尔AutoTrac导航系统目前已在100个国家的20多万台设备上使用,AutoTrac是一个实时地面卫星纠偏系统,可达到1-2厘米的高精度;而关于实时动态数据的跟踪采集则是由约翰迪尔JDLink来实现。约翰迪尔通过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用移动端掌握农机作业信息,通过控制中心把一切关联起来,最后实现作业的优化。

  最后发表演讲的是农业部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副站长李安宁。李副站长对“‘互联网+大数据’提升农机化信息服务水平”的话题进行了阐释。他表示,“国家把互联网+和大数据上升到国家战略,它是一种新的部署,最主要要有大数据的思维,另外我们要把握好互联网+的趋势。三分技术、七分数据,得数据者得天下,没有大数据的支撑,现在的信息服务水平很难提高上去。”

  最后,担纲本次论坛嘉宾主持的中国农机化协会常务副会长马世青在总结陈词的时候呼吁,“中国的农机化事业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所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们必须要奋斗,必须要不停地奋斗,必须要不遗余力地奋斗,才有可能使中国的农机化事业跻身并且保持在世界先进农机大国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