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院前急救领航者信息化研讨会在本市召开

17.10.2017  18:16

      院前急救体系承担群众日常急救、突发公共事件救援和重大活动保障等职责,是城市医疗卫生体系和公共安全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市民健康和保障城市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信息化与院前急救的紧密结合,将成为急救中心实行变革的最佳推动力,是提高院前急救能力最有效的、最快捷的手段之一。如何结合《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急救通信调度的准确性、科学性,实现院前急救分级处置,实现急救前移,完成院前院内对接,从而降低院前死亡率,全面推动院前急救事业全面发展,是现在必须认真思考的内容。

  为此,由美国国际调派研究院和市急救中心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中国院前急救领航者信息化研讨会”,上周在本市举办。会议邀请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美国、苏格兰的急救专家,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97个城市的急救中心以及上海交大、中山大学共计320多人参与。会议围绕急救调度的标准化、医学化探索实践;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应用、管理与创新;院前急救信息化与管理;城市智慧急救发展探索等主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研讨。通过本次大会的交流,各地急救中心获得更多国内外急救信息和经验,对于提高本地急救中心的信息化研究能力,完善各自城市的智慧急救体系建设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国院前急救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阶段,而急救信息化的发展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经过2003年“非典”时期以及2014年2月1日我国《院前急救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更加促进了急救信息化的发展进程。急救中心的管理离不开信息化,而作为急救业务的核心枢纽──通信调度,则更多地依赖于信息化,院前急救信息化已成为急救中心实行变革的最佳推动力,也是急救工作最重要的生产力之一。在各级政府的支持及推动下,各地急救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这一喜人的景象必将给中国急救事业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国早期的急救是一种纯粹的转运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求的提高,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推进,以及院内救治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中国急救也将随之发生改变,院前急救变得越来越专业,通过精细化管理向精准急救方向发展,传统急救调度向医学专业分级调度发展,这些都将更多地依赖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了30多年研究及应用经验的美国国际调派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MPDS)”,就是一套用于院前急救调度的专家知识体系,将能够很好地弥补中国急救信息化在这一方面的欠缺。急救优先分级调度系统以软件为主要使用形式,包含咨询、部署、培训、认证、质控等一整套严格的运作体系,是在急救受理和调度中实现标准化、医疗化和分级处治的专家系统,其流程严谨,设计精密,配套体系完整。使用MPDS,受理调度人员可以迅速了解现场情况要点、评估患者情况的严重程度,实现合理急救资源分配和对危重患者提供高级别急救响应,借以降低院前死亡率,同时对其他患者也提供良好的指导和支持。

  如何建设区域智慧急救体系,急救信息化的发展还有许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开展,包括区域急救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一体化建设、基于急救互联网+的应用(如急救志愿者、微支付功能等等),以及通过乡村医生完善农村急救体系等等,都需要信息化支撑。目前,已有许多城市正在进行不同方向的试点运行,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