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理财收益难“超6” 中长期产品值得关注

04.01.2015  03:02

   天津北方网讯: 由于市场“不差钱”,2014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持续“打滑梯”,业内普遍预期,2015年的情况也不乐观,收益“超6”的产品可能更少。不过,在这个大背景下,银行理财市场的转型也将加速,投资者可以多关注中长期产品,平时看到高收益产品就出手,不用等到月末,并且可以尝试购买净值型和结构性产品。

   中长期产品值得关注

  虽然2015年银行理财市场的收益状况可能还不及2014年,但收益较高的中长期产品却值得投资者特别关注。业内预期,这类产品在2015年的市场占比会有增加。

  2014年银行理财收益“打滑梯”,业内普遍将其归因于央行年中的两次定向降准以及11月的降息,这些举措导致2014年大部分时间市场都“不差钱”。而在2015年,业内对于央行继续降息、降准的预期十分强烈,如果真的如此,市场恐怕会更“不差钱”,资金利率也会继续回落。

  不久前,市场更传出消息,有关部门已经将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考核指标列入议事日程。一旦拿掉了这个束缚银行多年的“紧箍咒”,银行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抢存款”的动力将有所削弱,市面上高收益理财产品也会更不好找。

  “大部分非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2015年可能会保持在4%到6%区间内,超过6%的理财产品发行量可能会比2014年更少。”一位银行理财经理表示。

  不过,在惨淡的市场中,仍会有“亮点”存在。“别看现在市场中,期限在半年以下的理财产品还占绝大多数,2015年中长期理财产品可能越来越多。”该理财经理表示。因为在市场“不差钱”、利率“打滑梯”的强烈预期下,银行加大力度发行中长期理财产品,更有利于长期锁定资金。

  其实,2014年下半年的市场状况已经显示,预期收益水平较高的理财产品,几乎都是中长期限的。市民优先选择中长期限的理财产品,可以提前锁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资金收益,同时也可减少寻觅新产品期间资金闲置造成的损失。

   平时看准时机就出手

  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银行理财市场总是在月末、季末“冲刺”,许多市民都形成了赶在月末和季末选购高收益理财产品的习惯。不过,进入2015年,这种“月末效应”将持续减弱,市民平时看准时机就可出手,不用再等到月末。

  这一方面当然还是因为市场“不差钱”,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监管部门采取了新的监管措施,设置了3%的月末存款偏离度限制,并且特别提出不得“通过理财产品倒存”,这使得银行不敢再月末“冲刺”揽储。

  未来,银行在月末和季末突击发行大量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现象将成为历史,市民的购买习惯也得跟着改一改。

   尝试购买新类型产品

  监管部门有意打破“刚性兑付”的局面,2015年,市场中未来收益不确定的净值型和结构性理财产品可能会越来越多。投资者可以尝试购买这些新型产品。

  2014年里,多家银行开始尝试推出净值型产品,临近年底,大量结构性产品也陆续上市。在业内看来,这两类产品正代表了未来银行理财市场转型的方向。

  净值型产品和基金类似,投资者购买前对于收益并没有准确的预期,银行定期公布产品净值,开放申购和赎回。这类产品没有传统理财产品5万元的购买门槛,散户也可随时投资。有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开放式净值型产品共募集资金1.17万亿元,同比增长174.53%。

  2014年临近年底时,由于股市的“小牛行情”,市场中出现了许多与股指挂钩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事实上,有数据显示,2014年三季度以来,结构性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与2013年同期相比几乎翻了一番。不过,由于结构性产品一直都是银行理财产品中未能实现预期收益率的“重灾区”,许多投资者对其还是采取了回避的态度。业内人士预期,2015年,市场对于这类产品的接受程度将有所提高。

  “虽然净值型和结构性理财产品有助于推动银行理财业务向资产管理的方向转型,但其投资收益不确定,对于投资者的投资经验和风险承受能力也要求更高。”银行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市场的转型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短期内预期收益率型产品还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投资者也可以在市场转型中慢慢适应。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