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的旋风七日”:浓墨重彩书写历史的关键访问

29.09.2015  23:55

1979年1月28日,在中美正式建交后的27天,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访问美国,打开中美关系新局面,美国多家媒体形容为“刮起了邓旋风”。

36年后,太平洋彼岸再次掀起一股来自中国的旋风。2015年9月22日至28日,习近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访美期间,习近平出席多场活动,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深入、坦诚、建设性的会谈;在联合国系列峰会期间,习近平利用多个平台,全面阐述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理念,系统地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倡议。

这是习近平就任中国国家主席以来首次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同时也是他首次到访联合国总部。

七天访问,聚焦和平发展,阐明中国主张,打开中美关系新格局;七天访问,阐述以公平、开放、全面、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提出中国促进全球发展合作的新倡议,在联合国的舞台展示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此访在国际社会掀起一股“习旋风”。

增信释疑——打开在国际体系和地区秩序等问题上发生冲突的“心结”

当前,中美关系已经超越双边关系,越来越具有全球意义。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不仅对中美两国人民有好处,对亚太乃至全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今年以来,中美两国不同层面都有不同声音出现,在南海、网络安全、中国经济放缓等问题上,美方对中国的担忧疑虑有所上升。对于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的“修昔底德陷阱”不时被国际关系学者提及。

从西雅图到华盛顿,本次出访,习近平会见美方州长、市长和议员等人士,出席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参观波音公司商用飞机制造厂,出席中美企业家座谈会,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多场会谈。出访前,习近平分别会见了美国工商界人士和新闻大亨默多克,并接受《华尔街日报》的书面专访,就中美关系、两国在亚太及国际地区事务中的合作、两国人民交往、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经济形势、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外国企业在华投资、中国互联网政策、反腐败等回答了提问。

“上世纪60年代末,我才十几岁,就从北京到中国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的小村庄插队当农民,在那儿度过了7年时光。”习近平在此次访美中,讲述了一个亲身经历的“中国梦”故事。

40多年后,习近平再回到这个小村子。这时,梁家河修起了柏油路,乡亲们住上了砖瓦房,用上了互联网,老人们享有基本养老,村民们有医疗保险,孩子们可以接受良好教育,当然吃肉已经不成问题。

“这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必须同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成功。”习近平不回避问题,直击主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等,巧妙地解答美国人民了“中国经济发展如何”等问题的疑虑。

而中国崛起是否会带来冲突也一直是美国企业关切的问题,习近平也以自己的故事“动之以情”。习近平在演讲中坦言,海明威《老人与海》中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第一次去古巴,专程去了海明威当年写《老人与海》的栈桥边。第二次去古巴,我去了海明威经常去的酒吧,点了海明威爱喝的朗姆酒配薄荷叶加冰块。我想体验一下当年海明威写下那些故事时的精神世界和实地氛围。”之所以这样,习近平指出,“我认为,对不同的文化和文明,我们需要去深入了解。”

在此次西雅图的演讲中,习近平形象地说,在汉字中,“人”字就是一个相互支撑的形状,援引基辛格博士名言指出“评判每一代人时,要看他们是否正视了人类社会最宏大和最重要的问题”。

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期间,习近平主持南南合作圆桌会,出席中国向联合国赠送“和平尊”仪式、全球妇女峰会、联合国气候变化问题领导人工作午餐会等,并发表了多场讲话,重点强调了新发展观——以公平、开放、全面、创新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既把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的道理说透,打开了有关国家担心与中国在对待当今国际体系和地区秩序等问题上发生冲突的“心结”;也把中国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体系的理念讲清,作为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以及受益者,中国意在推动它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而并不意味着另起炉灶,打消了国际社会的误解和误判。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