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撬动乡村经济

12.12.2016  14:04
      在“互联网+”流行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津郊农民开始尝试运用电子商务手段,改变落伍的传统流通方式,以此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繁荣农村经济。北辰区鼓励、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民进入农村电商产业,实现互联网与“三农”的融合,激发起农村经济的发展活力,冲破产品销售难这一制约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束缚,从而打造知名品牌,实现“弯道超车”,将广大乡村带入致富奔小康的新路。

  “一根网线

  让农民走出“田间地头

  在北辰区小淀镇刘安庄村,以往只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看到了电商带来的商机,纷纷放下锄头拿起了鼠标,这个相对封闭的村落开始走向开放的前沿。凭借一台电脑,一根网线就走上了致富路的故事数不胜数。通过依托刘安庄村现有的手工业基础,村内电商规模迅速扩展,网店销售的产品日益多样化。而随着刘安庄村亮相中国淘宝村高峰论坛,这里也成为北辰区第一个烙下“淘宝村”印记的村庄。

  “嗞啦”、“嗞啦”这是包装快递的撕胶带声。记者在刘安庄村工业区的盛祥同力童装公司包装车间看到,四五十个工人正在将一件件童装分装、打包,已打包好的商品已经堆成了小山。“我们主要生产的是0至8岁童装,以前在全国都有代理商,由他们来进行销售,出货速度难免会出现滞后,而且资金运转上比较缓慢。”公司的电商总经理钟华向记者介绍,“2014年,我们看到村里很多户都开了淘宝店,生意都很不错。为此,我们专门做了调研,最终决定进行转型,开展线上销售,为此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子公司,创建了淘宝专卖品牌‘显丹木童装’。

  在公司的电子商务办公室,6名工作人员正紧张地在电脑前与客户进行在线沟通,接受订单。“做电商的第一年,业绩不是很好,去年全年的销售额才不到50万元,主要是客户还没有深入的品牌认知。”钟华说,“今年我们加大了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了服务标准,在产品设计和质量上下了很大功夫。”钟华随手拿起了一件产品,“就像这一条简单的短裤,因为是儿童贴身穿的,我们在材质选取上采用100%纯棉,设计上也充分考虑了儿童的体型和身体状况,这样孩子穿起来才足够舒适,家长也放心。有了家长们的口碑,销路也就打开了。

  下午5点,快递公司的运输车准时来到公司,将包装好的一个个包裹装上车厢。“今年的势头很好,现在我们每天要发出近300个包裹。尤其是‘双11’那几天,销售额达到平时的十倍以上,今年全年的线上总体销售额差不多能达到300万元左右。下一步,我们要将我们的品牌做大做强,争取在童装界打出个名堂。”钟华踌躇满志。

  像这样的企业和商户,在刘安庄村有很多。“在外东奔西跑,不如回家淘宝。”如今的刘安庄村村民,都纷纷放下锄头,点起鼠标,自己当上了老板。据了解,目前刘安庄村在阿里巴巴交易平台活跃网店超过100个,电商交易额超过1000万元,跻身天津市淘宝村5强。小淀镇的“互联网+”产业,让企业和村民都尝到了甜头。

  “互联网+”

  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

  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面对传统服务业趋于饱和与电子商务快速崛起的新形势,北辰区双街镇主动适应新常态,以电商平台为基础,加快推进“互联网+农业”发展,打造农业物联网,开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综合服务,提升了农民收入和园区企业竞争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式发展。

  眼下正是白菜成熟的季节,在双街现代农业示范园白菜种植园里,农户们正在地里忙着收获。一棵棵大白菜壮实饱满、翠绿鲜嫩。“今年白菜长势特别好。”示范园农业主管衡洪卫说,“我们园是本市冬储菜的储备点,为了给市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大白菜,今年种植的本地白菜全部按照无公害标准进行田间管理,使储备的大白菜更加符合天津人的口味。”记者看到,这些白菜采收后通过精拣、晾晒等环节处理后,统一入库保存。

  “这些白菜和其他农产品一样,由园区产品配送中心统一调配,根据网络订单发送到客户手中。”示范园网络销售负责人刘建说。在示范园产品配送中心,工作人员正将一箱箱的黄瓜、蟹味菇、柴鸡蛋、杂粮等农产品装上货车,这些产品将根据网络订单送到订货人的家里。“我们的农产品以前主要向单位食堂、超市、菜店等商家供货,销量不稳定,经常出现有货无订单、有订单无货的情况。”刘建说,“2014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日益繁盛,我们也看到了商机,成立了电子商务中心,在淘宝上开了‘幸福双街’农产品店,还建立了‘幸福双街’微信公众号,发展农产品网络销售模式。我们拥有300多个大棚,1500亩的种植面积,农产品种类繁多,客户只要在网上下订单,专门的物流团队就能将新鲜农产品及时送到家门口,而且四季不断供。如今,网络销售额在园区总体销售额中的占比,由起初的20%上升到40%。蔬菜销路广了,农户们干劲也更足了。

  对此,种植维多利亚品种葡萄已经3年多的闫玉珠深有体会。“刚开始种,葡萄总找不到销路,忙来忙去一年最多只能赚3万多元。”闫玉珠说,“自从园里在网上找到了门路,我就不发愁了。现在我只管种植和日常管理,收和卖都由园里负责。2015年我家的葡萄大丰收,卖得特别好,年底一算账,我赚了20多万元呢。

  记者登录“幸福双街”淘宝店浏览发现,有一款叫做“采摘券”的商品广受欢迎。“我们的无公害蔬果采摘项目吸引来很多客户,这个‘采摘券’就是为了他们而准备的,购买之后不仅可以免除门票,还能收到赠品,这既为客户们提供了实惠,也为我们在网上打出了名气,现在采摘项目几乎占了我们一半的销售额。”刘建说。

  园区有了名气,产品成了品牌,双街镇锦上添花,乘着这股发展势头更上一层楼,进一步打造现代农业品牌。2016年举办的双街第三届葡萄旅游文化节正是依托园区产品打造的农业旅游品牌。活动以葡萄采摘、销售、品赏、游乐为主,持续一个月,吸引了近十万人次参加。单一产品向农业多功能性的转变,把农村的自然资源优势转化为有形资产,对接电商催生跨区跨境交易,由传统产业向“互联网+”迈进,双街镇在农业产业升级的路上渐入佳境。

  电商平台

  让地理标志产品“走出去

  在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体现地域特点的产品,但往往特产就是特产,只能自产自销,走不出去。土特产要怎样抓住市场机遇,利用自身的特点,实现真正的“走出去”,成为名牌特产呢?作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北辰区双口镇的“徐堡大枣”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到市场竞争的经济大潮之中,不仅提升了产品的价值,更让徐堡村的“枣文化”得到了推广。

  走进徐堡村,记者遇到了刚刚为枣树做完护理的枣农郭西申大爷。“我们徐堡大枣有几十年的历史了,一直是十里八村的‘名牌产品’。”郭大爷说,“我也种了十几年的枣,但像今年卖得这么好的情况,还真少见。合作社的人点几下鼠标,枣就卖出去了,而且卖的价格还不低,真是太方便了。

  村党支部书记李培军也是枣农出身,谈起徐堡大枣来滔滔不绝。“我们徐堡大枣是北辰区的‘名特产’,比一般的冬枣要早熟一个多月,而且果形独特、口感好、营养丰富。”李培军说,“但由于大枣成熟时逢雨季,在雨水作用下皮薄酥脆的果实极易开裂,影响了销量和价格。一直以来我们只能卖给老顾客和一些附近的商贩,销量不稳定不说,价格上也吃了不少亏。后来看到电商发展得这么迅速,合作社决定开始转变思路,看看网络这条路走不走得通。

  在参考了多个其他地区的地理标志产品推广情况后,徐堡村农业合作社选取了以销售农产品为主的“乐村淘”电商平台。“2006年我们就注册了‘徐堡’这个品牌,但总是推广不开。”李培军说,“没想到一摆上平台,就吸引了很多外地的收购商,一下子销路就打开了。8月份,我们还召开了第二届北辰双口镇徐堡大枣旅游采摘节呢,很多客商慕名而来,直接到村里收枣。全村180户枣农,总计1300亩的枣树,年产能达到100多万公斤,以前知名度不高,经常出现卖枣难问题。现在好了,我们网络销售仅仅运行了半年,村民户均收入比往年增长了10%,越来越多的外地客商开始联系我们,‘徐堡大枣’正逐步走出天津,打出名气。

  在合作社附近的仓库里,陈列着一坛坛摆放整齐的果酒。“这是我们通过与天津农学院等农技部门共同研发的‘徐堡大枣酒’,第一批在一年后就可以开始销售了。”李培军向记者介绍到,“今后,我们将在枣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下功夫,目前正在开发大枣白酒,枣木工艺品等,通过互联网+让徐堡村的‘枣文化’走出天津,走出中国!”


  (信息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