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广播电台2月13日《909早新闻》播发消息: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三周年特别报道(第一篇)协同发展创新格局 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16.02.2017  16:37

  主持人: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为本市对接北京创新资源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吸引优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共建园区、基地,向河北省延伸创新链条,带动产业共同发展……三年来,京津冀协同创新的模式越来越丰富,北京研发—天津转化—河北生产的协同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为区域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撑。来听记者谷菲的报道:

  (现场:这是没处理的我们叫坯布,我们这个处理过程这个小试过程,整个儿模拟大生产的过程……压混)

  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宋诙的实验室,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纺织厂,布料印染前所有的处理流程,都可以在这儿模拟。这个研究所是中科院和天津市政府共同建立的,致力于生物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宋诙说,她所研究的用生物酶替代烧碱的技术正是源于天津纺织产业的实际需求。

  (录音:当时找到天纺的时候就问能不能在绿色工艺上、节能减排上帮你们做一些工作,当时他们说有啊,如果染前处理如果能用酶替代碱的话,能解决很大问题。)

  于是,宋诙带领团队走进企业,针对纺织品染前的每个处理环节反复调整配方和工艺。但是随着天津纺织集团逐渐将产能外移,生产线陆续迁出本市。没有了生产作依托,研发难以继续。宋诙说,此时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他们打开了思路。

  (录音:只要我们能服务的地方都要服务到了。河北省也有很多纺织企业,他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们做技术,他们帮我们联系纺织的企业。)

  2015年底开始,研发团队在河北省最大的宁纺集团的生产线上先后进行了四次大规模试验,这次京津冀联手的“研发大接力”,终于顺利完成。助理研究员谭明介绍,酶法前处理工艺可以节省40%的电量、50%的用水量和40%的烧碱用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很可观。

  (录音:一个是在强度方面要提高很多,包括斯拉力、撕破力各个方面提高10%到15%。用酶法做的大概提高15%左右。再就是在污水处理方面,排污费也能节省一半了。)

  去年7月这一成果发布后,全国各大纺织企业纷纷慕名而来。目前团队正在不断细化、完善配方和工艺,加紧产业化的步伐。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许多像这样的来自北京的科技资源在天津释放出推动产业转型发展的强大动力。三年来,本市主动对接国家级大院大所和知名高校,仅中科院在天津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已搭建12个创新转化平台,面向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转化科技成果项目413项。同时,京津冀三地还围绕大气污染防治、钢铁节能减排、大型仪器开放共享等重点领域设立专项,鼓励领军企业与高校、院所组成产业创新联盟,开展联合攻关。市科委体制改革处处长王育忠说,三地之间优势互补、协同创新的局面正在加速形成:

  (录音:在政策层面又修订完善了支持国家级院所来天津发展的实施细则,包括整建制的院所来天津的给予财政支持500万,产业化基地的支持力度200到300万,研发分支机构也是支持300万。我们每一个自创区“一区二十一园”都要落户国家级的院所,带动作用、支撑引领作用是会得到进一步的凸显。)

  2017年本市将继续发掘京津冀三地科技、产业方面的比较优势,围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和工业设计等主导产业,加强对接交流和资源共享,打造连接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技术转移网络,市科委主任陆文龙表示:

  (录音:加快推进中国科学院新型研发机构、重大创新成果在天津落地转化,引导中关村优质创新资源向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创新平台集聚。积极引导我市技术市场与京冀加强合作对接,设立京津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推动我市科技型企业与京冀高校院所构建产学研联合体,在工业、节能减排、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水体污染治理等重点领域加强联合攻关,力争取得一批突破性的成果。)

2018年第四期创业孵化大讲堂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要求,近日,科学技术委员会
市科委面对面服务驻津青年企业家
  为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和建团96周年,科学技术委员会
市科委召开2017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中期推动会
  为加强对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的管理、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