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发布

02.06.2015  10:08

  6月1日,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共同组织制定、分别发布《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地方标准。这是京津冀三地发布的首批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为落实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部署,北京市政府2015年工作报告提出“做好跨行政区、跨领域规划对接,推动建立统一的生态环境规划、标准、监测、执法体系”,天津市、河北省政府也就推进京津冀标准化合作提出相关要求。在首都标准化委员会的协调组织下,京津冀三地此前签署了《京津冀质量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表示三地相关部门将加强在标准化领域沟通合作,通过统一标准的实施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根据商定,三地区域协同地方标准统一编号(省市代码不同),以3开头。北京市质监局副局长姚娉介绍,《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路侧单元应用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是根据ETC系统全国联网的发展趋势和京津冀区域的实际应用需求编制的。


  记者了解到,过去,跨区域行车因为兼容性的问题,有些车辆无法一次性通过。该标准在现行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了参数的细化完善,统一了数据接口、工程安装要求、补充了技术指标等,提升了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的可靠性,提高车辆的通过效率。


  《老年护理常见风险防控要求》地方标准,对临床老年护理工作中常见风险提出较为系统、完善、可行的防控要求,以指导京津冀区域各级医疗机构开展老年护理常见风险的防控工作。北京市护理协会秘书长李春燕说,该标准的出台完善了医疗机构安全管理制度,规范护理行为,有效控制老年人风险事件的发生。


  京津冀三地相关部门表示,将围绕环境治理、产业对接和交通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探索制定发布实施更多区域协同地方标准。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