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伞莫让爱心缺位成摆设 管理存漏洞借伞费周章

07.08.2015  10:49

      今晚网讯 (记者 任东海)8月4日,渤海早报刊发《市民吐槽尴尬遭遇期盼爱心伞》,讲述了多位市民遇遇大雨却无伞可借的窘况。随后,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即使是存量爱心伞,也因为管理上的种种瑕疵,导致借伞不顺畅,或还伞概率偏低。在爱心伞管理上,各单位还需更“用心”。
      近日,渤海早报记者来到福州道某大型连锁超市。在二楼,记者看到位于服务台一角的爱心伞架,大约10把爱心伞。当记者问及这些伞是否可以出借时,工作人员表示只需交纳押金并登记手机号即可。不过旋即又否认了这种说法,理由竟然是:钥匙最近找不到了,开不了锁。而在开发区黄海路另一家大型连锁超市,一楼服务台工作人员最初表示,下雨可以借爱心伞,但是要刷身份证,交纳20元押金,还要刷每把伞上的条码,一会儿又说电脑刷码系统坏了,刷不了雨伞条码了。看来,顾客想从这儿借伞,得费点儿周折。
      上述两个大超市都位于固定居民区周边,虽然备有爱心伞,却因为管理瑕疵使得借伞不畅。那么,在人口流动性强的场所,爱心伞现况又如何呢?市民张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最近的一次经历。近日,他乘坐轻轨从市区返回滨海新区,不小心坐过了站,直接到了终点东海路站,恰逢天降大雨,出门坐公交车很困难。正为回家发愁的张先生借了站里一把爱心伞。第二天他去轻轨站还伞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这伞不用还。然而,旁边的爱心伞海报上,明明呼吁借后“将爱心伞还至各轻轨站点”。 循环利用、传递爱心是爱心伞的应有之义,怎么可以借了不还?记者随后调查得知,轻轨公司与某农商银行合作引进了400把爱心伞,借还全凭自觉。但据记者实地了解,还伞者不多。有市民认为,还伞率低固然有轻轨线人口流动性大的原因,但是粗放的“爱心”管理模式,也不利于爱心伞的归还和循环使用。
      记者估算了一下,按照市场价,一把爱心伞少则十几元钱,多则二三十元。对于一些站点、网点多的单位,一次性配齐往往需要几百甚至上千把爱心伞,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那么除了通过完善管理经营好存量,是否可以开拓新渠道引进新伞呢?事实上,对诸多单位来讲,爱心伞的配备、引进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它需要管理机制的灵活创新。建设银行开发区第一支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各网点的爱心伞由天津分行统一配备,顾客主要是附近小区居民,归还率很高,但是由于顾客众多,遇到下雨天还会有些捉襟见肘。附近的一家银行网点至今没有配备爱心伞,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想要洽谈爱心伞合作事宜,得报请上级银行决定才行。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