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得给力,需得科学,行得稳健

08.03.2016  12:22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伴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开局之年的隆隆号角,踩着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的阵阵鼓点,带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殷殷热盼,2016年全国两会拉开帷幕,中国在全球的高度关注中开启“十三五”时间。
        回首来路,更知所向何方。“十二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文化软实力、国际影响力再上大台阶过程中,紧盯结构调整、协调供给需求,起到了特殊重要作用。
        一引其纲,万目皆张。在已经开局起步的“十三五”时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主线和“牛鼻子”,扩大有效供给、满足有效需求是抓手和“主战场”。以供给侧改革为代表的结构调整,其实质,在于促进要素升级、优化资源配置,并实现更高水平上的供需新平衡;其目的,在于实现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的持续增长,并完成新旧发展动能的顺畅交接;其重点,在于抓住供给侧这个关键,祛无效、汰低劣、励先进、奔高级;其要求,在于始终坚持需求导向,辨别、发现、满足并引领不断升级的需求,让响应更及时,使调整更到位;其成效,不止在于惠及中国经济自身,还会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全球红利。
        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和效果,既是今后一段时间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标尺,更是相当一个时期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坚实保障。
        言其如此,理由充分。近来,国内国际主流观点对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前景谈说有加。略加归并,不难发现,以供给为引领、促供需出合力,成为各方的“最大公约数”。
        在谈到供给侧时,主流观点认为,在中国,有加快提升的生产要素质量,也有丰富立体的宏观调控经验。看要素供给,中国每年有700多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年轻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接近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长,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看体制供给,这些年中国妥当应对国际国内各种风险和挑战,创新并优化区间调控、定向调控、相机调控,保证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在说到需求侧时,主流观点表示,中国市场需求巨大,区域发展空间广阔。在中国这个拥有13亿人口、9亿劳动力、7000万市场主体的全球最大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正向中西部加速延伸,区域间要素流通更加便捷,一批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喷薄欲出。
        需求在发展中出题目,供给通过改革做回应;需求在发展中趋高级,供给通过改革跟上来;需求在发展中渐向多元,供给通过改革分类满足……建诸此上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找准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关键点,并将带来持久的汩汩动力:从要素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促使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从需求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助推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依靠消费需求;从供给自身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让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依靠服务业发展。这三方面彼此取益、互相推助,带来的必将是一派全新气象。
        新中国成立后,供不应求、供求基本平衡、供大于求是不同时段的“主旋律”,但“总量”更多“扮演了主角”。新阶段里,结构性问题,则走上前台,夺人眼球。这就意味着,实现供需之间的新平衡,迫切需要新理念、新方法——供得给力,需要放眼做加法、坚决做减法;需得科学,应当放手促升级,努力攀台阶;行得稳健,则须放胆加减乘除、把脉结构变动。
        科学驾驭供求,硬实力是基础,有活力是目标,显魅力方见高下。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