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物联网 生产更“智慧”

03.05.2016  06:53

  作为农业部确定的全国3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之一,天津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自2013年4月启动以来,在农业部、中科院和市农委共同推进下,目前已在完善平台功能、深化示范应用、建设标准体系、开展自主创新、推进电子商务等五个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成为促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快速升级的有力举措。

  平台功能逐步完善。本市建立了基于云计算的虚拟化软硬件平台和云服务中心,集成中科院和本市应用系统138个,基础数据资源数据库17个;移植行业物联网子平台等应用系统44个,目前用户达到3000余个,访问量达到20多万次。为企业、生产基地、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提供个性化和公共全方位应用服务。

  示范应用深入推进。通过技术创新与应用模式推广,带动了行业物联网广泛应用,目前本市已有水产养殖业68家、种植业50多家、畜禽养殖业有40余家应用单位。共示范应用10余种农产品,规模达到160栋节能温室及大棚、7万平方米工厂化养殖车间、170万平方米养殖水面,实现了有农业区县和主要农产品两个“全覆盖”。 

  标准体系建设取得突破。本市制定了农业物联网标准建设规划和标准建设框架,组织编制了23项地方标准,其中9项标准已颁布实施,初步形成了标准规划研究、地方标准编制和人才培训格局。建立了层次分明的农业物联网标准体系。

  自主创新能力稳步提升。本市在应用平台、传感器、通讯协议、网络管理、智能机器人等领域取得了许多科技成果。“农田小气候观测仪”产品销售额达3000万元;获得“一种用于温室的自动监测系统”等专利20余项,登记“农业物联网支撑平台”等软件著作权50余项。

  应用效益日渐显现。本市总结了种植、畜禽与水产养殖业6种节本增效应用模式。如放心菜质量监管与追溯模式,建成10个区县级监管站、72个乡镇级监管站和186个“放心菜”基地,应用规模达到35.47万亩,年产优质蔬菜达到180万吨以上,技术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