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隆大世界 天津有望执“牛耳”

18.12.2015  19:19


天津克隆工厂效果图

  2015年岁末,坐落在滨海新区的天津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区再次引起媒体的关注。11月20日,这里将建全球最大克隆牛工厂的消息上了世界各大通讯社的“头条”,包括《纽约时报》、《时代》周刊、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新华社在内的“名媒”纷纷报道。12月15日,北大博雅控股集团董事长许晓椿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连称“想不到”。作为该项目投资方和科研团队的掌门人,许晓椿博士说:“这个项目首先是一宗商业行为,上升到国家项目的层面,说得有些大了。不过,全球最大的确是我们的目标。”
  年产100万个胚胎,这是克隆牛规模生产的一个大手笔,此举也将使天津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克隆牛胚胎生产基地,一跃而为动物体细胞克隆技术的世界“牛头”。

  “克隆牛”话题一直很热

  这些天,“天津”与“克隆牛”成了网络搜索的热词。

  据中国牛业协会提供的数据,中国目前每年进口牛肉4000万吨,仍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因此,国家农业部一直力推中国牛业产业化,而其中的一项重要工程,就是通过克隆技术,引进优质牛种,优化牛源,提升中国肉牛的品质。

  北大博雅选择“克隆牛”商业运作,无疑是具有远见之举。事实上,关于“克隆牛”的话题一直很热。1998年7月5日,世界第一头“克隆牛”诞生于日本。日本的和牛是世界著名的肉牛,和牛肉也是价格昂贵的牛肉。

  2002年1月18日,中国第一头本土克隆牛诞生于山东省曹县。这头取名“委委”的克隆牛哞哞落地,表明中国克隆胚胎技术综合能力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委委”只是我国首批本土克隆牛的先行者,在其出生后,河北、北京都有克隆牛相继诞生。

  今年9月,北京首头克隆牛“妞妞”荣升为母亲,顺产“克二代”。这使得人们对中国牛源种群的克隆优化和商业应用前景更加有了信心。

  在天津,由天津农学院与内蒙古大学合作的克隆牛项目也在加紧推进。据天津农学院教授郭宏介绍,这是国家牛业产业化支持的项目,主要是克隆国产优质肉牛品种,比如鲁西黄牛。郭宏说,中国的克隆牛技术目前是比较成熟的,所以“克隆牛”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媒体之所以关注博雅集团的克隆牛项目,大概与“全球最大”不无关系。

  博雅董事长许晓椿并不希望媒体把“全球最大”当成“关键词”,而应通过这个项目,关注中国克隆技术及动物繁育科学领域取得的进步。他希望不要误读“100万”这个数字,博雅天津克隆牛工厂的目标是实现年产“100万个克隆牛胚胎”,而不是“年产100万头牛”。许晓椿博士解释:“克隆的牛胚胎需要到母体孕育,而不是说一定就能产下100万头小牛。这是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

  郭宏教授认为,“克隆”是肉牛种群优化繁育的中坚技术,博雅天津克隆牛工厂如果真能实现年产100万个胚胎,这个规模是惊人的。100万个胚胎,要从多少头牛的卵巢中采集体细胞呢?天津还没有这么大的牛屠宰量,将来供采样的牛源或许会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主要障碍。

  外媒质疑与惊叹参半

  北大博雅控股宣布在天津建“全球最大”克隆牛工厂的消息发布后,国内外媒体迅速反应。美国《纽约时报》亚洲新闻网将此消息置于首页,美国《时代》周刊驻北京记者对此做了专题报道。这些报道,对克隆牛牛肉是否存在食用安全性提出了质疑。

  法新社在报道中称,将克隆牛肉供人类食用,其安全性目前是存在争议的。欧洲议会禁止克隆和销售克隆牲畜,理由是克隆的动物后代比常规繁衍的动物有更多健康问题。报道还援引中国农业科学院专家韩兰芝的观点,认为博雅集团的克隆生产行为在安全、规模以及时间表的设定等方面都是令人担忧的,甚至有些令人难以置信。韩兰芝说:“克隆动物的安全性得到认可将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我听到这一消息时感到十分吃惊。”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援引新华社的报道称,一些中国网民通过社交媒体表达了自己的疑虑,对消费者是否能够接受克隆动物肉提出疑问。报道称,中国的生物技术标准同西方国家有很大差别,这在国际上引起争议,曾促使著名的《科学》和《自然》杂志拒绝发表中国科学家有关修改人类胚胎基因的研究报告。报道称,中国经济的发展导致食肉消耗量的大幅增加,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也成为商业克隆的主要动力。但是,这样的工程在国际间往往存在着争议。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报道称,博雅的这个计划,突显了中国在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雄心。克隆是中国大胆突破界限的一个生物技术领域。与此相反,当年诞生多利羊的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Roslin Institute)已不再从事动物克隆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欧美媒体都在报道中提及,动物克隆在美国是合法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认为这是安全的。

  与以往涉及中国的任何食品安全话题一样,欧美媒体的解读都别有深意。对这些报道,许晓椿博士认为,质疑是媒体的责任。站在欧洲市场的角度,质疑克隆牛的食用安全性,是因为欧洲议会禁止进口克隆食用肉产品。但是,把克隆动物肉说成“毒药”,就有些不顾事实了。“我认为有必要使公众加深对克隆技术的理解和认识。”许晓椿博士说。

  欧美对克隆牛肉标准各异

  克隆牛的食用安全性到底靠不靠谱?怎么看待这些质疑?许晓椿博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坦言:“人们有这样那样的担心,我完全可以理解。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克隆与转基因有相当大的差别。在食用安全性上,是完全可靠的,与原生态牛肉无论是肉质还是味道都无本质区别。”

  许晓椿博士说,中国的牛源奇缺,种群也不优质。天津的克隆牛工厂,主要用于快速繁殖中国的高端肉牛品种,这是目前唯一能够最快建立中国高端肉牛种群的方法。博雅将引进和牛、韩牛加以克隆,这是世界公认的优质牛源。目前中国进口的牛肉多为西门塔尔牛、安格斯牛,这些都是中低端牛源。

  对公众在克隆牛的食用安全性上的担心,许晓椿博士认为“没有必要”。许晓椿曾就读于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获免疫学博士学位,并先后担任美国辉瑞制药集团资深科学家和项目经理及美国纳斯达克两家上市公司研发总监,对美国FDA在食品安全上的严格标准十分了解。许晓椿说,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是世界公认对食品药品安全性检验最严格的机构,凡是进入美国市场的食品和药品,都必须取得FDA的认证。美国从1999年起,就开始对克隆羊、克隆猪、克隆牛的食用安全性做追踪检验,结论是食用安全可靠。

  记者在FDA官网检索到一份长达964页的《克隆动物的安全性与风险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在15年里已经更新了数个版本,结论是:克隆牛、猪、山羊以及它们的后代作为食品,对于食用的人和动物都是绝对安全的。

  许晓椿博士说,博雅克隆牛会按照FDA的标准执行。天津农业大学教授郭宏评价说,博雅克隆牛如果执行FDA的标准,对未来中国牛肉出口日美韩市场也就少了许多障碍。中国牛业协会理事贾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欧美在克隆牛肉食用安全性问题上标准有异,或许与牛肉贸易有关。欧洲是牛肉消费量最大的地区,与其他国家因为牛肉进出口贸易产生的摩擦一直不断。欧洲禁止克隆牛肉入关,很大程度上与保护自身牛业的利益相关。

  打造物种繁殖“资源库”

  从技术上说,克隆牛的胚胎细胞多从牛耳朵上采集,这让天津成为世界“牛头”,执克隆之“牛耳”,有了更贴切的寓意。年产100万个克隆牛胚胎,在数量规模上已居全球之首,不仅如此,按许晓椿博士的计划,未来,天津的工厂还将克隆猪、狗、羊,以及世界多种濒危动物,天津将拥有物种繁殖的“全球资源库”。

  此前,北大博雅与韩国干细胞研究者黄禹锡创办的秀岩生命工学研究所合作的项目中,克隆了500多条警犬,已经在全球服役。

  谈到外媒报道中指称的博雅合伙人黄禹锡涉嫌学术造假丑闻一事,许晓椿博士并不回避。他介绍,2005年,黄禹锡先生因为干细胞移植的一篇论文存在数据争议,而引起一场学术风波,因此付出巨大代价。许晓椿博士说:“我们看一个人要有公正的立场,我认为黄先生在克隆领域是一流的科学家。我们看重他在这一领域的造诣。我们不能因为一件事而否定一个人的全部。”

  谈到选址天津建立全球最大克隆牛工厂的原因,许晓椿说:“我和我的国际合作团队多次考察天津。我们认为天津有很好的生物医药学科基础,在中国众多城市中,有很强的人才、研究、院校优势,以及投资环境和区域发展优势,加上国家对天津的定位及政策引导优势,多重优势叠加,对博雅的项目发展是非常有利的。”许晓椿介绍,天津克隆工厂一期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将有300多人上岗,这是目前世界克隆技术领域领先的专家团队。许晓椿说:“我相信这将会为天津在克隆及生物高科技领域的创新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记者 杨寿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