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株青贮玉米研究现重大进展

18.11.2015  18:40

      针对目前全国10省区粮改饲试点工作中的有关问题,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牧草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玉柱。

      最早提出是什么时候,最终要解决什么问题?

      玉柱:1992年国务院颁布《我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略与对策》的报告,明确提出了“要将传统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二元结构,逐步转变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的三元结构”。1993年2月国务院第220次总理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的《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重申了这个观点,并指出要制定饲料作物生产形成相对稳定高效的扶持政策。这应该是最早提出“粮改饲”的顶层设计。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连年丰收,除满足国人粮食需求外,还有一定盈余,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卖粮难、粮食大量积压的局面,只得采取相应的转化措施,用大量的粮食饲喂家畜。用大量粮食发展畜牧业是极大的浪费,因此用一定的种粮面积换成高产、优质饲料作物和牧草,就成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重要内容。

      记者:我国在全株青贮玉米上的研究情况如何,全国范围内全株青贮情况如何?

      玉柱:得益于管理部门的逐步重视与科研单位的长期努力,我国在全株青贮玉米上的研究情况也有了较大进步,在高产、耐旱等性状方面培育、筛选了部分品种,掌握了区域性的提质增产关键技术,筛选出功能性生物添加剂与化学添加剂,收获、调制、贮藏工艺技术与配套机械设施储备了技术。目前,应用于全株的青贮玉米、粮饲兼用玉米、粮食玉米总计在1000万亩以上,总产量4000万吨以上。

      记者:“粮改饲”过程中,政府、养殖企业、种植户三方的利益关系如何平衡?

      玉柱:政府利益以公共服务为中心,引导农企双方树立诚信意识、长远发展意识,优化经营环境,在建立企业与种植户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上有新突破,使企业和种植户利益紧密联结起来,稳步引导利益联结机制向深层次发展,全面提高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养殖企业和种植户遵循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规律,以市场为导向运用市场机制和经济手段,促进企业和种植户的有机结合。企业与种植户自主组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利益联接形式,例如买卖型、契约型、紧密型、一体型等形式。政府指导和帮助企业与种植户规范订单合同,做好合同鉴证或公证,协调农企双方关系等服务工作,加强诚信守法教育,提高订单履约率。

      记者:记者日前在部分试点县了解到,粮饲通用型玉米被看好,原因何在?

      玉柱:粮饲通用型玉米品种在部分试点县被看好的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通用型品种在生物产量上虽然比专用型低,但是籽粒比较一般在40%以上,能够保证养殖企业对品质要求;二是种植通用型品种可以规避养殖企业因市场动荡而压价、拒收、晚收、拖欠等无法履行合同的风险。

      而青贮专用品种在追求生物量育种目标中,对籽粒比例的选育目标考究较少,针对目前既需求生物产量、又重视原料质量的市场动向,在青贮专用玉米品种培育中,应该加大对品质培育的力度。

      记者:全株玉米青贮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玉柱:在全株玉米青贮过程中市场利益分配不均衡,包括土地所有者、种子经销商、农资经销商、机械设备拥有者、种植户、养殖企业、中间商、保险公司等,往往种植户利益无法保障、承担风险较大,政府管理部门应该主动承担协调、组织、服务、监督等职能,以实现相关各方利益共享。

      还有一些具体的问题,比如同一地块,连续多年种植玉米的现象比较严重,每年只是简单的更换玉米品种,对土地呈掠夺式经营状态,需要从宏观层面设计区域轮作计划,引入其他作物或者牧草,土地用养结合。

      在示范区还存在大量小面积种植青贮玉米的现象,因为机械不便于作业而影响原料品质与养殖企业青贮加工进度。

      此外,受原料来源、机械配套、添加剂辅助、材料准备、人员操作等环节的影响,青贮饲料质量不稳定的现象也不时发生,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示范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