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全运惠民工程” 让人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

06.05.2016  11:48

天津市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 李克敏

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将于2017年9月在天津举办。这是在中国体育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国务院部署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全民健身活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天津体育迎来的又一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我们用新理念、新模式,办一届群众满意的全运会。

全运会已经举办了十二届,走过了近60年的历程,人们对她的关注视角和评判标准都在发生变化。改革和创新,是全运会适应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但应当怎样改,确立一种什么样的模式尚在探索中。对天津来说,这种探索既是挑战,当然更是机遇。体育是属于全民的事业,全运会不应只是运动员的事情,不应只成为体育界内部封闭的一场金牌大战。毫无疑问,全运会是一次竞技体育的比赛,而且是全国体育精英的一次聚首,办好比赛、为运动员创造好成绩是东道主的主要任务。但全运会如何回归体育的本质,如何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根本任务落实好,通过举办全运会提高人民群众的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全运场馆赛后成为健身场所等,是我们筹办全运会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让全民成为全运主角,使体育的盛会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是筹办十三运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基于上述思考和认识,市体育局在认真研究和广泛听取社会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全运惠民,健康中国”的主题口号,设计推出了“十三运”周期内,实施旨在人民共享体育发展成果的“全运惠民工程”,得到市委、市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被国家体育总局誉为筹办全运会的一大亮点和重大创新,开创了新的全运模式,为全运会走上一条良性发展之路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国家体育总局决定,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共同实施“全运惠民工程”,并要求我们大胆探索实践,总结经验,作为全运会一种新的模式,使其成为今后筹办全运会的重要内容。2015年5月28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带领总局有关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专程来津,与天津市人民政府签署了“全运惠民工程”合作协议。年内,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和天津市副市长曹小红共同主持了两次“全运惠民工程”推动会。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等多个部门参与了“全运惠民工程”有关文件的起草制定并给予了指导帮助。从2016—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连续三年,每年给予“全运惠民工程”一亿元的资金补助,这在中国全运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市委、市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站在全局和深化体育改革的高度,赋予了“全运惠民工程”时代内涵和全新理念,我们备受鼓舞和鞭策。要把“全运惠民工程”精心设计好、全面实施好,各项工作抓出成效。

传播弘扬体育精神,推动体育文化建设。把全运会筹备和备战参赛与传播弘扬体育精神结合起来,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使“祖国至上、敬业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友爱、艰苦奋斗”中华体育精神,“更快、更高、更强”奥运精神和“锐意进取、迎难而上、顽强拼搏、争创第一”天津女排精神等深入人心、发扬光大。学习宣传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工作的先进事迹;学习宣传市民通过健身提高生命质量、享受幸福生活典型事例。建设好天津市体育博物馆,充分利用天津市已建成的萨马兰奇纪念馆、奥林匹克博物馆和霍元甲纪念馆等体育文化阵地的作用,举办“奥运与天津专题展”、“天津体育成果展”和“体育知识竞赛”、“我与体育征文”、“文明观赛大家谈”等多项文化活动。把筹办全运会的过程作为体育文化建设的平台贯穿筹办全过程。

开展全民健身宣传和科学健身知识培训,提高群众体育意识,激发和引导群众体育热情。随着天津市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实现,健身强体将会成为人们的重要需求。“全运惠民工程”将提高人们体育意识,参与体育、享受体育、科学健身作为首要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比如以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与社会体育组织、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建设“科学健身大讲堂”;编著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不同人群科学健身指南书籍;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增加数量、提高质量,实现有效指导。等等。

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打造城市“15分钟健身圈”,不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十三运”周期内,我们将大幅度增加群众健身设施建设的投入,每个区县完成“五个一”健身设施建设(体育场、体育馆、游泳馆、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鼓励乡镇街道、学校和企事业单位建设简易方便受用的健身设施并给予资金资助。到2018年,建成城市“15分钟健身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使市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全运会带来的实惠

全运场馆建设和改造实现赛后为群众健身所用。在新建和改造场馆设计上,充分考虑了赛后全民健身所用,赛后全部对社会开放,作为群众健身的主要场所。全运场馆赛后为群众健身所用不仅能兑现全运惠民的承诺,而且是最大的“节俭办全运”。

体教结合迈上新台阶,青少年体育活动广泛开展,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加大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投入,以“三大球”不同年龄段联赛机制为平台,吸引更多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拉动学校体育。以青少年体育训练“8421工程”为平台,形成小学、初中、高中和区县业余体校“一条龙”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以“我要上全运”活动为依托,举办群众喜爱的健身活动,把“全民健身与全运同行”变为现实。为提高市民健身兴趣,吸引更多人群参加健身活动,把“全民健身与全运同行”的理念变成现实,在全运举办年开展“我要上全运”全民健身展示比赛活动。选择群众喜爱、参与人群广泛的健身项目,通过层层选拔,借助电视的宣传效应,开幕前把全民健身活动推向高潮。让人民群众成为“运动员”,成为全运会的参与者,为他们颁发奖牌。

大赛期间推出一系列惠民政策和措施,方便群众观赛、旅游、文化活动等。通过一定形式免费发放“全运体验卡”,持卡可以参加活动或进入赛场观赛;免费设立公交专线,方便市民观赛;制定优惠票和组织观赛的办法,使更多市民走进赛场;参与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活动等。使人民充分享受大赛的愉悦和欢乐,让全运会真正成为人民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