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国等代表在媒体开放日答记者问

10.03.2016  10:42
   
   
   
来源:--天津日报        发布时间:2016-03-09   
   
       

  昨天下午,人民大会堂天津厅,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商报等境内外媒体记者旁听天津代表团全体会议,聚焦美丽天津,感受发展活力。


  审议告一段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肖怀远邀请媒体采访提问,记者们争先恐后举手,希望抢得先机。


  八项举措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华社记者: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请问天津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怎么适应新常态,怎么落实新发展理念,怎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已经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地方而言,关键是要具体化、可操作、可落地。我们结合天津实际,主要抓八项措施:一是抓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发挥重大项目带动作用,不断优化经济结构、提高产业水平、做大经济总量,预计今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增长12%以上。二是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主动适应个性化、定制化、特色化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推动小升高、小壮大、小做强。三是发展楼宇经济,盘活闲置楼宇资源,吸引优质服务业聚集,打造“立起来的开发区”,全年亿元楼宇达到200座以上。四是推进万企转型升级,对1.2万家“散弱低粗污”企业淘汰转型,腾笼换鸟,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更新装备技术,努力实现质量、效益、环境三提升。五是开展“一助两促”活动,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有效缓解融资难问题,促进创新创业,扩大劳动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六是实施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出台第一批降成本20项措施,预计全年“减负”480亿元。七是培养和聚集各类人才,深入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和人才绿卡制度。八是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工程,总结推广企业、园区、城镇、社会等特色循环经济模式,让资源循环起来,实现减量化、可利用。总之,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使新发展理念在天津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自贸试验区让百姓受益


  中央电视台记者:请问天津自贸试验区在服务民生、惠及百姓方面有哪些举措?


  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就是要打造制度创新高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国家试制度,为地方谋发展。近一年来,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从四个方面让百姓受益。一是进口直营、保税展示展销功能降低了产品成本,群众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进口商品,还有平行进口汽车可以引进国外市场同步在销汽车,降低进口车价格,真正让百姓得到实惠。二是采用负面清单管理,将吸引国外演艺公司、法律机构、中介机构、医院等落户,让群众享受与国外同步的服务。三是降低了准入门槛,吸引更多的企业注册,进一步促进创业就业,为百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四是全方位展示国外先进技术产品和地域文化,让百姓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下一步,自贸试验区着眼于提供更加便利、更加便民的服务,打造全球知名品牌、特色商品和多彩文化的展示平台,给百姓带来更多实惠和便利。


  主动作为发挥优势


  落实“一基地三区”定位


  京华时报记者:京津冀“十三五”规划不久前出台,请问天津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上取得了哪些突破?下一步有什么举措?


  黄兴国: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目前总体规划已经批复,天津坚持知进知退知止,携手京冀打破“一亩三分地”,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大交通体系建设方面,建成津秦、津保等5条高铁,“一小时通勤圈”初步形成,天津在京冀设立10个无水港,异地候机厅20座。产业对接方面,与北京在宁河区联合规划建设未来科技城,全市去年引进京冀企业850多个,总投资超1200亿元,吸引100多个科研院所落户天津,我市企业到河北投资400多亿元。联手治理大气环境方面,以治霾为重点,圆满完成APEC会议、“9·3”阅兵空气质量保障任务。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总体规划要求,坚持绿色环境同造、创新平台共用、高端人才共享、金融市场共建、区域文化同构、依据法律共治,使协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落实“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主动作为、发挥优势,坚定不移地抓下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