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新成效

28.07.2017  15:03
      上半年,武清区农机中心重点加大小麦秸秆打捆离田作业力度,作业量同比去年有较大幅度提升,全区 45万亩小麦秸秆实现全量化利用,其中42万亩实现粉碎还田,约3万亩离田,实现商业化利用,秸秆焚烧火点为零,秸秆焚烧现象得到更有效的控制。采取的主要措施:一是准备到位。精心部署、落实责任,统筹规划,将任务落实到镇街,并规范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路线和扶持资金使用办法。二是宣传引导到位。开展多元化、高频度、持续性的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悬挂宣传条幅120余条,逐步树立群众的秸秆经济意识和循环利用意识。举办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及机具现场演示会,引进多个厂家的秸秆粉碎、搂草、打捆、捡拾机具,示范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新装备。三是补贴到位。一方面对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与利用等绿色高效技术所需机具进行叠加补贴,秸秆还田机、捡拾打捆机等大型秸秆处理机具设备大幅增加。对实施小麦秸秆二次还田作业及秸秆打捆作业的补助金额为15元/亩,在不增加农民负担基础上解决秸秆出路问题。另一方面扶持建立秸秆储运示范场地。在上马台镇、崔黄口建立2个秸秆收购储运场地,开展秸秆收、运、储、销商品化服务,发挥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四是装备到位。加大高端高效复式农业机械的引进应用,引进大型高效小麦方捆机4台,圆捆机 8台,日平均作业量达到4000亩左右。同时,大力推行“机收—秸秆处理—机播”复式作业,小麦联合收割机全部配套粉碎还田装置或配套打捆装置,在完成小麦收获的同时,实现秸秆粉碎还田或打捆利用,高效快捷,受到农民群众认可。五是作业到位。提前调配农机大户、农机合作社与镇街村对接,签订作业合同,大力推广订单作业、托管和“一条龙”全程机械化作业等服务方式,确保“成熟一片、收获一片、处理一片、播种一片”,不给焚烧留下时间和空间。六是社会化服务到位。以上马台镇、崔黄口镇、大良镇等为示范点,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规模化作业托管服务,麦田全部实现了小麦机收、秸秆打捆、免耕播种及机械化植保规模作业。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成立3个巡查组,累计出动10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对小麦秸秆粉碎还田、收集离田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总结)
津南区积极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上半年,津南区为确保2017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顺利实施,区政府组织召开了秸秆综合利用动员会,并按照市农委、市财政局实施方案的部署,制定了详细的《2017年津南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协调落实了2017年区级秸秆综合利用作业补贴资金,并形成了津南区秸秆综合利用实施细则下发到各镇政府,使此项工作更加的细化。6月9日,为加快推进津南区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防治秸秆焚烧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在我中心召开了津南区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动员会,区政府办、财政局、环保局、农经委主要负责同志及全区八个镇的主管镇长、农委主任参加了会议,会上传达了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的工作方案、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的工作项目资金的管理实施细则。就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区政府提出3点要求:1.农业机械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