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升区域“创新浓度” 打造升级版科技小巨人

21.06.2016  00:13

  当前,承担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自创区”)建设任务的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正积极践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着力为打造天津科技小巨人升级版聚升“创新浓度”。

  “创新浓度”理论由北大著名经济学家周其仁教授提出,是指在一个区域内,只有各类创新要素的聚合度超过某一阈值,才能产生“化学反应”,大量科技型企业才能持续涌现,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才会逐渐显现。美国硅谷、以色列凯撒利亚、中国台湾新竹和北京中关村的形成与发展均是该理论的佐证。

  近年来,凭借首都资源的先天优势,中关村在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成长性企业培育方面走出了一条路子,各地赴京考察团络绎不绝、“独角兽”企业异军突起、创新创业者人才辈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制度与政策创新成果层出不穷,中关村正日趋成为中国的创新高地,形成了具有标杆意义的“中关村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中关村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不断聚升区域“创新浓度”,时至今日,其“创新浓度”已达历史峰值,并在京津冀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了强大的溢出效应,对推进我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

  应该说,“创新浓度”理论揭示了区域创新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提示政府要在创新要素总量有限时,自觉地集聚资源引导或激发在某一区域形成足够的“创新浓度”并超过临界值,促使各种创新现象、创新活动、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并形成强大的溢出效应,进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最终提升该地区总体创新发展水平。相反,如果创新要素的分布过于分散,无法达到“创新浓度”的阈值,则难以形成区域的创新发展之势。

   政府层面“顺势而为

  营造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从天津市范围来看,高新区的发展轨迹符合“创新浓度”理论。高新区自诞生之日至获批自创区期间,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通过扁平化的层级设计和大部门制的管理模式,有效克服了传统政府机关的一些问题,显著降低了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企业发展处于一个近似“无为而治”的相对干净、纯粹的创新创业环境之中。这种环境,促使了各类创新要素自发集聚,形成了早期的“创新浓度”,为市场主体营造了自由发展的氛围,催生出了赛象科技、凯发电气、力神电池等一批知名企业,高新区各项经济增长指标和创新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并成为天津科技小巨人企业的发祥地。随着高新区“创新浓度”的不断提升,瑞普生物、康库得、三英焊业等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已从高新区走向全市乃至全国,区域溢出效应逐步显现,除带动南开、武清、北辰等辐射区发展外,还拉动了中北工业园、学府工业区的形成与发展,正凭借其“创新浓度”的“渗透”作用,成为了全市的“大孵化器”。早期的“无为而治”,给了企业自发性“野蛮生长”的机会和空间,但也因此产生了主导产业布局不合理、公共配套环境供给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自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来,高新区开始了“顺势而为”的创新改革试验,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降低企业成本,聚集创新要素,使区域“创新浓度”进一步聚升,催生出了科技小巨人升级版的四种新形态。

  一是通过“互联网+”实现企业转型升级。例如,梦金园黄金珠宝公司将传统的黄金珠宝业通过移动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应用,把研发、设计、制造、个性化消费以及微商等环节高效整合,推动企业逆势上行,今年可实现产值过百亿。二是通过借助国家战略推动企业开放发展。例如,成科机电抢抓“一带一路”机遇,通过在越南、土耳其等国投资设厂,引导国内产能向海外转移,实现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公司海外合同占比超过50%,利润增长率超过200%。三是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培育跨境电商新业态。例如,蒲尚科技打破跨境电商的标准模式,通过个性化定制、设计众包、集合研发和社交化营销等模式重新整合产品供应链,使企业利润率达到普通跨境电商企业的三倍以上。四是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例如,海王星科技是天津大学老师创办的企业,开展了“反向研发”模式,把企业在市场上获得的需求、发展趋势等作为研发方向,再定向寻找科研机构或研发团队,保证了公司始终在市场上的领先性,在整个行业大幅下行的大势下,企业的发展依然保持了稳定。

  高新区遵循市场规律的“顺势而为”,实际上已经开始自觉地聚升区域的“创新浓度”,政府层面所做的努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府对企业“只做劲、不添乱”,管委会只出现在企业需要政府帮助的时候;二是政府对市场“只引导,不干预”,使各类资源要素按需求自由流向适合的地方;三是政府对环境“只提升,不放松”,持续推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营造了更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

  事实上,高新区近几年经济的良性、健康、可持续的高速增长,是“创新浓度”聚升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的结果。“创新浓度”理论为天津市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视角,即从局部的聚焦向全局的扩散。

   五大对策聚升“创新浓度

  为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创造条件

  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指出,要使科技小巨人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助推器、转型升级的新引擎、创新创业的大舞台。打造科技小巨人升级版是天津市在“十三五”时期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承担着引领“一区二十一园”创新发展重大责任的高新区,必须要为科技小巨人升级版聚升“创新浓度”。具体建议如下:

  一是聚焦高新区打造全市创新发展引擎

  建议出台政策,更大力度放活高新区,着力为科技小巨人升级版聚升“创新浓度”;赋予高新区创新发展引擎的功能,为全市的创新发展做好示范带动;授权高新区承担阶段性体制机制创新改革试验的任务;充分发挥高新区管委会作用,搭建起企业和政府之间良性互动的桥梁,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二是探索基于产业需求的创业街区建设

  开展“开放厂区”行动,为聚升“创新浓度”准备载体空间。鼓励有过剩厂房资源的企业基于产业需求,向广大创业者、创新者打开厂区大门,建设一批产业链互动良好、支撑作用明显、发展定位清晰的创业街区,定向孵化培育创新创业项目。计划用两年的时间打造集力神、巴莫、中科先进院等企业于一体的动力电池和集曙光、汉柏、奇思科技等企业于一体的自主可控信息技术等五大创业街区,盘活40万平方米闲置厂房资源,入孵2000家科技型企业。

  三是系统推进成熟区域再规划与再提升

  升级版所需要的“创新浓度”,对软硬环境有更高的要求。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华苑产业区的土地空间资源已进入瓶颈期,部分建区初期引进的项目已跟不上当前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而面临被淘汰的情况。借鉴中关村等先进区域“腾笼换鸟”的经验,针对未来科技和产业变革的趋势,对基础设施、配套环境、服务体系等做出系统性的再规划与再提升,为高新区下一个十年乃至二十年的发展埋下伏笔。

  四是立足市场反向拉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创新浓度”质的跃升,离不开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搭建产学研互动的互联网平台,解决产学研中信息高度不对称问题。以逆向思维改变科研院所科技成果难以产业化的现状,探索“揭榜挂帅”,把有市场需求的技术项目向大院大所或人才团队公开招标,以问题导向推动产学研融合。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允许项目团队以“PI”制形式揭榜或“众包”。同时,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公共技术平台和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高新区通过“创通票”制度给予前补贴支持。

  五是构建京津冀生态圈引导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遵循市场规律构建京津冀生态圈,建立以下五项机制,引导技术、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推动“创新浓度”的局部聚合。一是企业自由迁移机制,支持企业按照市场规则在京津冀区域内自由迁移,企业原有的各类资质、资格,如特种业务经营资质、双软认定等不受影响;二是人才自由通行机制,以统一的人才标准、统一的人才政策实现京津冀三地“人才绿卡”互认,消除附属于户籍上的各类限制;三是技术自由转让机制,建立京津冀高校及科研院所在三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绿色通道,开展京津冀区域知识产权证券化;四是中介自由发展机制,系统清理限制性地方保护政策,打破市场壁垒,鼓励各类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在京津冀地区开拓跨区域市场;五是金融自由支持机制,统筹京津冀支持科技金融的政策,实现三地担保、融资租赁、科技保险等金融业务的无限制性互通。

2018年第四期创业孵化大讲堂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要求,近日,科学技术委员会
市科委面对面服务驻津青年企业家
  为纪念“五四”运动99周年和建团96周年,科学技术委员会
市科委召开2017年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中期推动会
  为加强对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的管理、科学技术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