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防”缓解融资难

04.03.2015  17:23

中国人民银行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利率调整的重点之一,是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融资难、融资贵,是近几年中国实体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的一大障碍。在央行连续降息、降准的背景下,如何从体制上解决这一问题,成为前来报到的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

做减法:

扭转“不借等死,借钱找死”尴尬

“我去年到了20多个省调研,发现只有约10%的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了贷款,但利率普遍上浮约30%,90%的小微企业要靠民间借贷,融资成本在25%左右,应急式的过桥贷款利率更高达40%。”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辜胜阻将他的调研结果告诉记者时语气沉重。

辜胜阻说,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正面临不可避免的“阵痛”,而高昂的融资成本却挤占了企业本已狭窄的利润空间,大量小微企业陷入“不借等死,借钱找死”的尴尬。

“这反映出金融结构不合理,高度依赖间接融资。”辜胜阻指出,这迫切需要金融改革“去杠杆化”,健全多层次的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等一系列简政放权举措,还权于市场,利用市场机制筛选企业。

做加法:

拓宽融资渠道,引入民间力量

在淘宝经营一间牛仔裤小店的寒冰强还记得他人生中得到的第一笔贷款,虽然只有4000多元。“对于首次创业的我来说,已经高兴得想大喊了,不需抵押和担保,这笔钱不仅是对我网上积累信用的认可,还是我创业起步的敲门砖。”

在蚂蚁微贷帮助下,2014年已有超过100万像寒冰强这样的客户获得了近2500亿元的信贷支持。

民营银行大多定位于草根金融,使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有了新的希望。此前,首位获得微众银行贷款的客户利率为7.5%,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做小微贷款的蚂蚁微贷平均利率在10%至15%,都低于小微企业其他渠道的实际融资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认为,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政府不是市场,应更多拓宽融资渠道,多引入民间力量。

“要鼓励民营银行投入,改善微型金融供求关系,形成大、中、小多元的金融机构体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提出。

潘功胜表示,农村金融、小微企业金融等微型金融市场需求巨大,金融机构实施战略转型以及全方位调整优化资产、业务结构有广阔空间。金融机构关键要把服务方式创新、风险管理、业务交易成本控制等做强,形成核心竞争力。

防风险:

“子弹不能乱飞”

对于创新的互联网金融该如何规范,一些专家提出,“让子弹飞一会儿”,给金融创新产品足够的空间。也有委员表示忧虑,由于创建互联网金融网站成本低,某金融网站上午10点上线,下午4点收钱走路,2亿多元资金就卷跑了。

有效监管大量金融创新产品面临巨大挑战,也需要时间去观察和分析。潘功胜的看法是,子弹可以飞,但不能飞过“红线”。

“与此同时,要注重对于不同业态的互联金融实施分类监管,把握创新界限和力度,不应对不同市场主体的监管标准宽严不一,以维护互联网金融投资者权益的保护。”辜胜阻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