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加快制度创新 打造滨海特色自创区品牌(图)

16.12.2015  17:29

天津中节能智能玻显科技项目投产 记者贾磊摄

   天津北方网讯: 2月26日,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滨海高新区挂牌,标志着滨海新区正式跻身自创“国家队”。对自创区而言,有个绕不过去的命题:与其他类型的产业园区到底有何区别?从实践角度回答:自创区要发挥集聚创新要素领头羊的作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使创新蔚然成风、遍地开花。更为简单的描述就是,创新性企业的增长数量如何。滨海高新区正在以年均30%以上复合增长率的速度打造创新驱动战略“全牌照”,“一区五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科技小巨人近500家、国家级高企超过800家,经济总量稳居天津市前三位,区内的各类创新主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壮大。可以看出,滨海特色的自创区交出了一份很不错的成绩单。

  天津市泰森数控科技有限公司是高新区的一家小巨人企业,最近,该公司正在为公司登陆新三板进行股份制改造做准备。可是,一涉及到股份制改造,就需要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提供支持服务,这可让公司的常务副总解润海犯了难。“我很难辨别哪一家机构的背景、收费、服务适合我们,光是在寻找服务机构这一点上,就会消耗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他说。后来,解润海得知高新区在建设自创区的时候推出了“创新创业通票”,就在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书,并迅速找到了与之匹配的服务机构,这令他十分欣喜。按解润海的话说:“自创区在政策和制度上推出的新举措让像泰森数控一样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非常‘解渴’,这不仅激发了我们创新的积极性,也使得企业可以集中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将自己做大做强。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带动下,高新区自今年2月正式挂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一直不断加快制度创新步伐,在发挥天津创新资源集聚和开发开放优势的同时,积极开展创新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努力把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成为创新主体集聚区、产业发展先导区、转型升级引领区、开放创新示范区。同时,为了更好地加强与周边省市战略合作,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还在我市各区县、滨海新区有关功能区分别规划建设了二十一个分园,统一产业布局、统一管理创新,并鼓励和促进各分园科技资源开放共享、要素合理流动、产业发展优势互补。预计到2020年,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将成为富有创新发展活力的创新型园区。

  政策创新夯实发展基础

  今年,伴随着高新区建设自创区脚步的加快,示范区“6+4”政策为区内企业带来的利好也逐步显现。截至目前,高新区共有超过200家企业享受到了“6+4”政策。如今,科技成果处置、股权激励、税费减免等政策已率先落地;且区内已有2家企业享受到了转增股本个人所得税分期缴纳政策,其涉及的税款将近500万元。

  此外,高新区还创新发布了《天津高新区加快创新创业载体建设的若干举措(试行)》(以下简称《若干举措》),设立2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以促进创新主体聚集、激发创新活力。在该举措扶持下,高新区将构建以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为主体的创新创业载体体系,支持各类载体建设者、运营者、创新创业者,以及创业服务机构、社会组织、投融资机构、公共技术平台、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创业环境构建者,简化扶持举措的兑现手续,提高兑现效率,为各类主体提供便利化的政策支持。

  高新区示范办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事实上,在正式推出《若干举措》之前,高新区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体系、五个突破’的发展思路,即建立创新创业载体体系,并从国务院对示范区进行考核的知识产权、国家高企、研发机构、小巨人、新三板挂牌企业这五项核心创新指标上进行量级突破,试图通过摸索走在全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列。

  目前,高新区已初步形成了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版的原创政策,内部简称的“津领七条”和示范区十条措施正在论证编制,为打造天津示范区品牌和特色打造良好政策基础。

  制度创新激发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今年11月,“2015年国家高新区发展战略研讨会暨国家高新区(天津)创新高层论坛”在天津滨海高新区举办。活动中,天津滨海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宣布,高新区正在以年均30%以上复合增长率的速度打造创新驱动战略“全牌照”,“一区五园”科技型中小企业数量超过1万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近500家,国家级高企超过800家,经济总量稳居天津市前三位,区内各类创新主体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壮大。今年,高新区核心区更是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0亿元、工业总产值2200亿元、财政收入140亿元的发展目标。

  要取得这样的成绩不能坐享其成,今年6月,高新区针对区内企业的切实需求和利益,展开了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即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创新创业通票”制度,并在创通票启动的第一年从财政资金中拿出2亿元用于支撑该制度的运营。截至目前,高新区已有400余家中小企业根据“创通票”制度申请了相关服务。在这种制度下,企业只要在互联网平台上申请创通票,不用花一分钱,就可以享受由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服务。机构完成服务并得到企业认可后,即可找政府合作的银行兑现资金。这极大地激发了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活力。

  同时,高新区还在全面落实创通票等制度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行“一颗印章管审批”“三证合一”登记等制度,支持“一址多照”“一照多址”和集群注册,降低中小微企业注册门槛;支持企业依托自持房产建设众创空间,通过腾笼换鸟优化资源配置聚集创新要素、培育创新主体、优化生态环境。

   “二十一园”联合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滨海新区建设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区二十一园”的定位和发展路线的愈发清晰,目前,新区各个功能区都在根据自身实际逐层进行着创新和转型升级,齐心协力打造自创区天津特色品牌。

  其中,高新区作为天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围绕现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发展,搭建产业信息交流平台,合作建设德国中小企业创新中心、中美产业技术交流中心、中日技术转移中心等平台;以促进产业发展为目标,加快科技金融载体建设,建立卡氏、磐霖等基金,成立了“新三板同盟会”,组建了“百家机构金融服务中心”,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金融服务。

  而自创区开发区科技园,为了培育出更多的优质创新主体,不仅设立了2500万元的创业投资鼓励计划专项资金,还在今年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泰达科技创业大赛和“诸神之战”创客大赛京津总决赛等活动。目前已建成、在建和在谈的众创空间载体达21家,其中包括创客总部、亚杰商会、36氪等国内一线品牌的知名创客组织。

  中心商务区科技园确立了“开放创新综合改革试验基地、跨区域合作创新重要引擎、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增长极、科技服务业聚集区”四大战略定位,在增强创新服务方面率先从资金奖励、房租补贴、融资担保、人才落户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扶持政策细则,全方位助力各类中小微企业发展与人才创新。

  此外,自创区临港科技园已逐步形成了天津大学先进燃料与化学推进剂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中际装备制造海上应急卸载技术研究中心等6个国家级研发机构。东疆港科技园走访知识产权相关部门,为企业申请知识产权开启绿色通道。空港科技园积极发展各类孵化转化载体共11家,并建立了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便利化服务平台。生态城科技园打造出了“国家级文创类众创空间”,建立独有的“版权+”服务平台。

  目前,我市各区县已经完成了各分园的发展规划及产业规划,拟定于天津市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后实施发布。同时,核心区和各分园也将继续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积极探索新模式、新经验、新招法,稳步推进示范区建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取得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