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北京申冬奥成功后的五大民生焦点问题

01.08.2015  10:44

  新华网天津8月1日电(记者杨毅沉、汪涌、倪元锦)7月31日,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花落北京。在体现我国强大经济社会发展实力的背后,人们也关心一些相关民生焦点问题,包括成功申办冬奥之后北京与张家口将如何破解经费、环保、交通、节水以及场馆赛后利用等。

   问题一:办赛需要多大投入?

  在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过程当中,得到了国民的高度认可与支持,同时舆论也对一些问题予以关注:中国缺乏雄厚的冰雪运动基础,申办冬奥会成功后要花多少钱建多少场馆?

  节俭办赛是北京申奥的一大理念和目标。根据此次冬奥会财政预算,赛事编制预算花费约为15.6亿美元,政府补贴占6%;包括竞赛场馆和非竞赛场馆在内的场馆建设预算,约为15.1亿美元,在这15.1亿美元中有65%来源于社会投资。

  冬奥申委官员表示,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如何“花钱”看,运营费用中政府出得也并不多,只占到一成。

  一组数据显示,北京拥有2008年北京奥运会巨大而丰富的“奥运遗产”: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国家体育场“鸟巢”将成为承担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任务的标志性场馆,“水立方”将举行冰壶赛事,“五棵松”和国家体育馆将举行冰球赛事……实际上冬奥会需要的12个冰上项目场馆,已经有11个是现成的,只需要新建一个场馆——国家速滑馆。

  除了北京市内将举行冰上项目,雪上项目将分别在北京的延庆和河北省张家口的崇礼举办。延庆将利用地理优势,提供高山滑雪雪场;崇礼赛场大部分比赛计划安排在云顶雪场。

  目前,崇礼的多数雪道已具备国际标准,只需按照奥运会标准加以改造即可。据了解,云顶雪场聘请温哥华冬奥会和索契冬奥会的规划设计团队进行规划设计,无论是已建好的雪场、酒店还是预留的区域,都按照世界一流水准来规划建设。届时,只需要对现有的场馆稍加改造,既节约投资又避免了赛后场馆利用难题。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