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打出融资“组合拳”助民营企业发展

08.05.2015  10:18

  编者按:加快民营经济发展,对于实现富民强市、建设美丽天津,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和战略意义。2015年,天津面临多重叠加的战略机遇,创新驱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成为新时期里的新重点,优化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成为新常态下的新要求。面临新的环境、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天津民营经济如何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全市各区县和部门又有哪些帮扶的好办法?即日起,北方网推出《民营经济新常态》专栏报道,记者深入为您解读。也请您关注 北方网手机新闻客户端官方微博 和微信(搜索微信公众号:北方网新媒体)。

   天津北方网讯: 如何及时获得资金支持,一直以来都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问题之一,为了解决这些困难, 滨海新区 已经与多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同时建立“ 滨海新区 金融服务网”,通过对中小微企业进行集中授信等多重方式帮助民营企业走出困境。目前,已经有多家名营企业获得了急需的资金支持。

   多重措施解企业燃眉之急

  在2015年年初, 滨海新区 就举办了首期中小微企业集中授信签约仪式,不仅百余家中小微企业得到了金融机构给予的授信支持,不少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金融机构,还获得了相应的补贴和奖励政策。

  “中小型企业资金流周转不开,常常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对于我们这种中小型企业,申请贷款而没有抵押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天津人通天下网络有限公司CEO孙宇告诉记者,最近他们通过 滨海新区 集中授信方式获得了银行的资金支持,“由于抢占了发展时机,仅仅一个月下来业绩就已经增长了60%以上。同时金融机构为中小型企业量身定制的贷款政策,让企业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市场拓展和公司运作上,形成良性发展模式。这是实实在在的红利。”对于孙宇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及时得到资金支持将产品推向市场,让企业获得了宝贵的发展时间和更大的拓展空间。

滨海新区 举办首期中小微企业集中授信签约

  对于滨海新区的扶持政策,天津微纳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凯宁也是其中的受益者。他说:“作为中小企业,熬过了初创期后,新产品研发和大规模生产时经常会遇到资金瓶颈,天津现在推广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使银行放贷更加有积极性,解了不少企业的燃眉之急。”建设银行天津开发分行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些资金的存在虽然无法改变银行贷款评估体系,但会促使银行放心大胆地为中小微企业“输血”解困。

  天津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政策之后, 滨海新区 金融服务局与天津滨海德商村镇银行签订 滨海新区 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业务合作协议,以风险补偿机制为契机,不断加大当地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工作,“量身定制”一系列信贷产品。据了解,截至2015年4月,该行已经帮扶中小微企业458家,95%以上为民营企业,贷款金额共计46345万元。

银企对接服务

  据滨海德商村镇银行行长沈建忠介绍,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金政策,让银行敢于放心大胆去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针对不同的贷款企业,银行还会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贷款服务。这样,不仅仅中小微企业得到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对于银行来说也丰富了金融产品类型。

  近日, 滨海新区 龙达集团获得了本市首笔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和农业设施所有权为抵押物的“三权”贷款2000万元,揭开了天津农村“三权”抵押贷款工作新篇章。这是天津滨海德商村镇银行通过与天津农业投资担保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出台的一项措施,以农业设施为抵押物,为企业提供流动资金贷款,解决企业资金周转的燃眉之急。

银行为民营企业办事人员发放材料

   助推银企对接“ 三网融合”

  据了解, 滨海新区 各功能区、街镇、政府部门将和合作金融机构向社会公开服务热线,受理企业咨询。对企业需求信息分类梳理,对企业融资需求信息与金融机构产品信息进行动态整合,解决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帮助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提供金融服务。共同推进 滨海新区 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建设,形成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的政策合力。

  记者从 滨海新区 金融服务局了解到,为了推动金融机构释放资金供应,该局将鼓励合作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目前,滨海新区已与36家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并完成存款账户开立工作。2015年1400亿元资金将投放到滨海新区,同时滨海新区也将给予相应财政性存款和费用补贴作为奖励。

  此外,开通的“ 滨海新区 金融服务网”作为银企对接网络信息平台,可以让有融资需求的企业上网注册,提交融资需求信息,做好后续银企对接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企业信息系统、金融服务系统、企业信用系统的“三网融合”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在创新企业融资模式上,针对部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无抵押物、无担保造成的融资难问题,滨海新区还将研究制定通过担保增信、费用补贴等形式,支持创新机构加强小微企业融资服务。不仅如此,在推动贷后监控上,将同金融机构和有关部门建立贷后监控机制,探索利用征信评级机构加强事后监管。贷前金融机构做好审核,贷中关注资金流向,贷后建立诚信体系,保证贷款资金使用安全。(北方网新媒体记者李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