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海水淡化实现产业链全循环

04.05.2016  19:43

   天津北方网讯: 滨海新区海水淡化产业又添一“力作”。日前记者获悉,由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负责整体实施的国家海洋局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项目,计划于今年6月底开工建设,2017年底主体竣工。该基地将成为国内海水利用领域最权威的智库和信息发布者,其中,在水质方面的检测能力将与国际接轨。

  据悉,目前,本市几乎整个海水淡化产业都在滨海新区。新区每天生产淡化水的能力已位居全国第一,污水零排放,实现了产业链的全循环,把原材料“吃干榨净”。在海水淡化的过程中,新区不仅仅拥有单个企业的内循环案例更是拥有功能区内部循环的案例。

   内循环”给企业贴上绿色标签

  北疆电厂是首批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也是国家超净排放试点单位,采用“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循环经济模式,将发电、供热与海水淡化、制盐、盐化工、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结合起来,形成了“电水盐化材”一体化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同时废弃物实现了“完全零排放”。目前,北疆电厂海水淡化产品水主要用于三个方面:一是北疆电厂发电机组自用高纯水;二是与自来水以一定比例进行掺混后进入新区市政管网供水;三是流入中新天津生态城市政管网,用于绿化、加速盐碱地改良、道路清洗等。“北疆电厂作为试点,未来将在海水淡化水进入市政供水系统方面寻求更大突破。”北疆电厂相关负责人一边说一边递给记者一瓶印着“国投北疆电厂”自产的饮用水,“目前北疆电厂的海水淡化能力已达到日产10万吨。

  该负责人表示,北疆电厂的海水淡化工程是循环经济的关键环节,利用发电余热进行海水淡化,相对于常规发电机组可提高10%左右的全厂热效率。而海水淡化后的浓缩海水也未排入大海,而是就近流入汉沽盐场。由于浓缩盐水盐度比普通海水高了1倍,大大提高了制盐效率。浓海水制盐是循环经济优势的最大亮点。采用浓缩海水制盐既大大增加了原盐产量,又可以节省盐田用地,为新区提供了宝贵的土地资源。制盐母液进入化工生产程序,生产溴素、氯化钾、氯化镁、硫酸镁等市场紧缺的化工产品。至此,海水被“吃干榨净”,实现零排放。值得一提的是,北疆电厂发电环节产生的粉煤灰等废弃物也被回收起来,通过与“近邻”天津化工厂合作,研制生产出新型建筑材料,既消化了电石废渣,又提升了环境质量。

   企业间的全产业链循环

  如果说北疆电厂形成了“企业内部循环”,近年来也非常重视海水淡化项目的引进与规模化发展的临港经济区则形成了“企业间循环产业链”。而在临港构筑完整的海水淡化产业链条上方面,落户在临港经济区的天津滨瀚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表现最为突出。

  据了解,天津滨瀚海水淡化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海水综合利用零排放技术突破了传统海水淡化的技术瓶颈,通过脱硬预处理、高温多效蒸发淡化处理等,提高了淡水回收率,最终得到淡水及高TDS的浓盐水,并将海水中的多种离子转化为碳酸钙、氢氧化镁、硫酸钾、溴素等高附加值化工产品,使海水中的可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成功实现了海水利用的零排放。目前,滨瀚海水淡化有限公司除了自己生产纯净水之外,还与同在临港经济区的华能电厂签署了供水协议,滨瀚海水淡化有限公司每天接收华能电厂排放的冷却循环浓海水10000吨,每天供应华能电厂9000吨淡水。而该项目生产出的氯化钠等高品质固体盐则供应临港经济区的天津碱厂、LG大沽化工厂,此外,该公司还与滨达燃气公司签署了供气协议。如此一来,每一滴流入临港经济区的海水,经过这些产业链中上下游企业的循环利用,基本能“吸尽”蕴藏的全部“宝藏”。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临港经济区的国家海洋局天津临港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项目即将于2016年6月底开工建设,该项目将建设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服务平台、国家海水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通过基地建设,将全面提升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构建世界一流的创新体系,成为世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引擎。通过基地建设,将全面提升我国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科技创新能力,掌握国际领先技术,构建世界一流的创新体系,成为世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的创新引擎。同时,临港经济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发展,以基地为中心,集聚海水淡化及相关产业,形成产值千亿元的产业链群,成为国际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高地,打造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的科技研发领航区、创新驱动示范区、装备制造集聚区和开放合作先导区。

   新区海水淡化业布局“南北中

  根据《天津市海水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规划(2015-2020年)》,到2020年,天津市海水淡化规模达到60万吨/日,海水淡化工程产能利用率提高到70%,直接利用海水量20亿吨/年。规划指出,将建设临港工业区海水淡化工程,规划产水能力6万吨/日;扩建新泉海水淡化工程,规划产水能力4万吨/日。此外,规划还提出,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集聚,建设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及产业化基地,形成占地500亩的“科技创新示范区”和占地5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打造成为国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科技创新领航区、海洋经济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示范区、国际先进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装备制造聚集区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国际开放合作先导区。

  天津市海洋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滨海新区将重点发展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工程及装备制造业。北部,完善北疆电厂海水淡化工程。充分利用现有海水淡化工程规模,扩大供水规模和范围,充分释放剩余产能,形成全国海水淡化供水试点;开展自主创新技术示范,建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示范工程;根据北京需求,结合电厂二期建设海水淡化进京工程;继续深化实践“发电—海水淡化—浓海水制盐—土地节约整理—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废物排放最小化、经济效益最优化。中部,依托临港经济区建设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创新及产业化基地,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集聚,构建一条“海水淡化相关材料和装备加工制造—海水淡化工程与服务—浓海水高值化利用”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形成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引擎和产业集聚中心。南部,建设南港工业区先达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一体化基地。充分考虑南港工业区对于工业用水的大量需求,扩大海水淡化工程规模。建设面对工业用户的一对一供水系统,发展以电厂冷却为主要形式的海水直接利用,形成海水淡化与海水直接利用产业化应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