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证会应有更多“民声”

08.09.2015  14:10

      不久前,兰州市物价局召开了全市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听证会。尽管这项涉及兰州市360万居民冬季供暖成本的价格听证会,引发了市民的极大关注,但令人意外的是,如此重要的一个听证会居然以一种“快闪”的节奏草草收场——从供热企业开始阐述涨价理由,到消费者、经营者和利益相关方代表依次发言,再到最终兰州市物价局负责人作总结,一共用时35分钟。最短的发言,连客套话在内用时只有17秒。(据《工人日报》)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三令五申要求精简会议和文件,切实改进会风。但是,对于一场关系着360万居民切身利益的价格听证会来说,35分钟的全长、最短17秒的发言,似乎“精简”得过了头。17秒,估计刨除客套话也就只剩“同意”了,一个只会说“同意”的代表,除了给涨价投上一张赞成票,又有什么出席的意义呢?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面对此次涨价,市民普遍担心会导致连锁反应,然而兰州市物价局却表示综合算下来“涨价对普通居民很划算”。都涨价了,多掏钱叫“很划算”,请问兰州物价局这玩的是什么逻辑?
      这场“快闪听证会”,无疑将个别地区听证会的形式主义发挥到极致——如果说以前一些听证会是中规中矩地演完一出戏,那么这次完全是一场由“草台班子”上演的闹剧,而那句“涨价很划算”无疑成为这出闹剧的高潮。
      消费者虽然本能反对涨价,可对于水、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资源,只要是为了杜绝浪费合理的涨价,讲清楚、说明白,公众是可以接受的。而听证会本身就是广纳善言、科学决策的民主形式,一场公开、透明、有理有据的听证会,完全可以打消百姓对于涨价的疑虑,本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可如今,关于听证会,尤其是价格调整听证会,已经给公众留下深深的“涨价会”印象。偶有几位代表在听证会上阐述不同观点、发表个人意见,就会被媒体和公众高度关注。这是为什么?正是因为听证会上的“同意”声太多,让公众很难听到真正的百姓声音和诉求,偶有“另类”就成为焦点。
      政府部门应该清楚,无论是哪种价格调整,都关系着千百万百姓的切身利益,是不折不扣的民生问题。无论是召开价格听证会还是调研论证,都要听听不同的声音,只有了解基层百姓的诉求,才能让最终的方案接地气、有底气。如果在听证会上听不到真正的“民声”,那又从何而谈重视“民生”?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