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区2014年20项民心工程成果综述

04.02.2015  12:47

  2014年,和平区20项民心工程包括的41个子项目如期全部完成,办成了一批群众期盼、普遍受益的实事好事,取得了丰硕成果。


  ——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群众宜居水平不断提升。绵阳道地区综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共整修楼房22栋,铺装道路1.7万平方米,开辟绿荫泊车车位124个,建成绵阳道便民小吃街,群众满意度高达95%,使市容环境的污点变成了亮点。西开教堂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全面启动;建成长春道、福安大街35千伏变电站;完成成都道三角地停车楼建设;新增补建供热面积22万平方米,燃气旧管网改造8.5公里、20片,新增燃气用户1500户,完成9片高层住宅自来水户管改造。整修37万平方米成片旧楼区和74万平方米非成片老旧楼房,圆满完成了三年提升改造任务,同步推行物业企业、街道、社区、居民“四位一体”的捆绑式物业管理新模式。整修道路11.4万平方米,新建、提升绿地8.4万平方米。建成大理道、常德道立体绿化示范路段。道路扫保水平不断提高,机扫率在全市率先达到100%,水洗率达到60%。深入开展清新空气行动,对建筑扬尘、运输撒漏等进行专项整治。完成全区所有200平方米以上餐饮企业的油烟污染治理工作,大中型餐饮企业的经营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在全市率先启动餐厨垃圾一体化处理项目,南市食品街、南市转运站和崇仁里社区3个试点有序运转。同时进一步规范五大道等重点地区和学校、医院周边停车秩序,新增停车泊位1000个。在全市率先完成机动三轮车综合整治,下力量巩固机动三轮车综合整治成果,使和平区的道路更加顺畅,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加强社会保障和救助,民生基础不断夯实。和平区采取多项措施,去年全年新增就业岗位5.9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2.64万人和37.42万人。着力完善“二元三级”长效救助机制,开展14项主题救助活动,累计支出保障救助金2.6亿元,新增享受住房保障居民1938户,为1.1万名享受就业社保补贴人员减免存档费,困难群众的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延伸养老院专业服务,为老服务一卡通系统试点投入运行,新建1家托老所,提升改造了一个老年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和2个社区食堂,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加大残疾人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力度,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1000件,完成1288名残疾人的免费体检,通过“全国残疾人文化体育建设示范区”评估检查。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不断推进。和平区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对昆明路小学成都道校区和岳阳道小学常德道校区进行了改扩建,使区域教育布局更加合理、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区中医医院和区妇产科医院改扩建项目全面启动,新建劝业场街健康家园,规范家庭责任医生服务标准,惠及居民2万人。加强食品药品监管,完成放心餐馆工程笑脸审核与评定工作,评选放心餐馆1118户,完成2014年度药品零售企业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评定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建成区少儿图书馆新馆并开馆,建成3个城市书吧,全年各类群众性公益文化活动达1000场。五大道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广泛开展羽毛球、游泳、乒乓球等全民健身运动,群众文体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加强和谐社区建设,15分钟便民服务圈不断完善。通过开展清洁社区行动,完成11个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提升改造,达标率提高到82.5%。启动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推进“十大工程”和“十大服务体系”建设,18个社区被评为天津市“美丽社区”。乐昌里、竞业里两个小区的绿地停车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提升改造2个菜市场、10家便利菜店和10家早点店,居民生活更加方便。建成4个半边天家政服务联络点。完成新兴街、小白楼街和南市街司法所提升改造,全区63个社区建成司法工作室,实现了律师、法律工作者进社区、进校园,司法行政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志愿服务记录制度试点经验向全国推广。再次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称号,被确认为全市唯一的“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