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联手 20只小环颈鸻从新区“回家”

15.07.2015  17:38

   天津北方网讯: 再次仔细核查鸟类环志,接着让小鸟们稍作休整,随着鸟笼门再次打开,20只小环颈鸻张开稚嫩的双翅,在广阔的滨海旅游区南湾湿地翱翔。昨天,国内首次大规模成功人工孵化并抚育、野化和放飞环颈鸻,为该类鸟类的救助和保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来自天津市、北京市、河北省三地的爱鸟护鸟人士、专家学者、公安干警、普通市民在场见证。

  据滨海旅游区边防派出所所长程彩松介绍,一个半月以前, 滨海新区 公安局生态城分局干警与滨海新区湿地保护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在巡护中先后5次发现有人在滨海旅游区和中心渔港捡拾鸟蛋,遂迅速将其截获,共收缴300余枚鸻鹬类和燕鸥类鸟蛋,以环颈鸻鸟蛋为主。

  滨海新区志愿者莫训强、王建民等人与乐亭志愿者田志伟联系后,及时将鸟蛋送到乐亭大清河盐场救助中心进行孵化。期间,北京的热心鸟友熊猫竹子两次捐赠孵化箱支持人工孵化。在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鸟类研究者阙品甲博士的指导下,经过20多天的孵化,一只只小鸟破壳而出。田志伟昼夜守护在小鸟的身旁,精心呵护、细致喂养、科学野化,使这些小鸟健康成长。经国内外专家认定,首批20只小环颈鸻达到野放条件,需尽快放归自然。

  田志伟告诉记者,一旦达到野放条件便需放飞,否则可能导致环颈鸻丧失野外生存能力。他还介绍道,除了首批20只小环颈鸻,尚有10余只小鸟经孵化成功后,处于培养阶段,一旦达到野放条件,将在乐亭当地放飞,“首批选择返回滨海新区放飞,主要原因在于这里是发现这些小鸟的原始地;而选择在乐亭放飞,是因为那里是它们的出生地,也体现了多地携手爱鸟护鸟的含义。”专家们为每只小鸟进行了环志,可以了解它们迁徙的行踪、数量等宝贵资料。

  一位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美国留学生认为,野放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这充分体现了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野生动物的爱护。而一些在放飞区域周边工作的市民则向记者表示,希望有关部门可以将城市发展与鸟类栖息地保护结合在一起,为这些大自然的精灵留一方乐园。

  阙品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孵化首先要确定孵化的条件,包括温度和湿度等,确定条件后便可进行孵化,孵化过程中还必须随时进行监测。人工孵化成功率为60%-70%;而自然孵化率,在没有天敌捕食、恶劣天气影响等情况下,则可达90%以上。建议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出爱鸟护鸟的氛围,以提高自然孵化比例。志愿者们借本报呼吁,捡拾鸟蛋违法,请爱护这些鸟类精灵,给它们足够的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