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挺纪在前一把尺子量到底以严明的纪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19.10.2015  19:48

“多亏纪委发现,早提醒我,避免了出现大‘窟窿’,犯大错!”近日,吉林省直某部门领导干部因对财务管理不严格被省纪委约谈。该领导回去后立即召开会议,剖析整改,集体“吃药”。

“拉一把”,防止党员干部的小毛病演变成大问题,像这样的谈话在吉林省已成常态。

“把严明纪律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体现到全体党员干部身上”,以这样的理念,吉林省紧握“纪律”这把从严治党的“戒尺”,创新方式方法、研究特点规律,持续深化“三转”,在监督执纪问责各个方面,挺纪在前,抓细抓实。在拔“烂树”、铲“腐土”的同时,探索如何“治病树”、“正歪树”,维护“森林”的健康生态,体现出把握运用“四种形态”的正效应。

层层传导压力,“修枝剪叶”,压实责任

如何落实好“两个责任”,把纪律挺在前面,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方法措施上,跟上中央的要求?

今年以来,省纪委领导班子成员先后约谈领导干部220人,实现了对市(州)党委和纪委、省直部门、省属企业、省属高等院校、省直派驻(派出)纪检监察机构主要负责人的全覆盖;

对190名落实“两个责任”不力的领导干部开展了问责,其中涉及省管干部7人,县处级干部33人;

……

调研、约谈、检查、问责“多管齐下”,省纪委抓住“两个责任”这个党风廉政建设“牛鼻子”,不断释放中央纪委发出的最新信号,点问题、戳病根,给工作不足的“加把火”“补补课”,督促各地各单位纪检组织抓早抓小,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力促责任落地生根。

全省各市(州)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学着干”层层压实责任,与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和市直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面对面廉政提醒谈话,对中央纪委、省纪委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跟踪督促不折不扣落实。

对约谈中指出的问题,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照方抓药”,立行立改。一些省直部门负责人亲自研究完善主体责任落实机制;有的省属国有企业从身边的违纪案件中吸取教训,有针对性地整改;有的省属高校组织对巡视组反馈意见整改情况进行“回头看”,强化立规执纪。对领导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结合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自觉向组织说明情况,争取主动;有的在民主生活会上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一起“红红脸、出出汗”,努力做到一起干事,共同干净。

各级纪委抓节点、立规矩,明确纪律要求;剖析典型案例,用违纪违法人员的忏悔书,开展警示教育,敲警钟,把纪律立在党员干部心坎上。一些地区纪委对涉及子女升学的党员干部登记造册,逐一开展关爱谈话、签订廉洁承诺书,防止借机敛财问题发生。

纪在法前,抓早抓小“治病树”

大安市一位“名人”用权任性,不久前被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免职,在当地引起强烈反响。

说起该市卫生局的董某,很多人都说他“人际关系好”、“会办事”、“谁到他那儿去他都会热情招待”……岂不知,他几年来大吃大喝,“豪爽”花的是公款。他以虚列值班费等手段,从账内套取现金支付超标招待费。“现在东窗事发说啥都晚了”,董某追悔莫及,“平时喜欢通过吃喝结交感情,没想到纪委执纪越来越严。”

董某的“豪爽”、“好结交、重感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安市纪委在今年的日常检查中,就发现了4起虚开发票套现处理招待费的问题。

也正是在人情文化、面子文化等思想观念支配下,升学宴、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问题禁而不绝。

怎么办?抓早抓小,棒喝叫停,让纪律规矩真正成为“紧箍咒”、“护身符”。

吉林省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咬住老问题、盯紧新动向,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省、市、县三级联动,抓住重要时间节点,不间断地开展一系列明察暗访和专项行动,不间断地查处和曝光典型问题。

今年前9个月,全省共处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365起430人,让顶风违纪者“长记性”;省纪委先后15次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典型问题176 起248 人,力促党员干部把“不敢”变成一种自觉习惯。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探索创新和改进纪律审查方式,动辄则咎,把纪律管到位,严到份,在监狱门前竖起“警戒线”。

省纪委参照中央纪委做法,制定了4个规范性文件,进一步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完善问题线索受理和处置机制等,使线索处置、纪律审查、执纪审理各个环节都冲着纪律去,有章可循,规范高效。

今年以来,分析反映干部问题线索从以前的“盯违法”变成“盯违纪”,对每件反映领导干部的问题线索,逐项、逐人地列出问题,先纪律后法律,件件都要分类处置,尤其突出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方面的问题。立案审查从违纪问题查起,突出执纪特色、体现纪律特点,对违法问题都用纪律的尺子比一比,量一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快查快办,发现违纪问题、查清主要违纪事实后及时处理,涉及违纪的抓紧按程序给予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

今年前9个月,四平市纪委坚持关口前移,谈话函询117人次,同比增长65%,咬耳朵、扯袖子,把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松原市纪委建立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四早”台账,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早查处,对党员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实现预警。白山市纪委快查快结,25起涉嫌犯罪案件实现了立案即交。

“拔烂树”,强震慑,遏制腐败滋生蔓延

“不换挡”“不刹车”,吉林省紧盯十八大以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加大纪律审查力度,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

今年1至9月,吉林省纪检监察机关初核问题线索7660件,同比增长72.2%;立案7676件,同比增长73.4%。其中,涉及地厅级干部26件,同比增长116.7%;县处级干部304件,同比增长164.3%。今年1至9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794人,同比增长58.3%;移送司法机关314人,同比增长124.3%。

虽然严重违纪涉嫌违法立案审查的只是极极少数,但随着这些“重量级人物”的接连落网,大大增强了纪律的震慑和遏制效果。

有没有“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省纪委领导深入到全省各市(州)县乡村调研发现,在基层确有这种倾向。而从信访举报看,群众反映基层干部问题线索比例居高不下。通化市900多个行政村,其中300多个村的干部有信访举报,占三分之一。

身边“苍蝇嗡嗡叫”不胜其烦,难免影响群众对反腐败工作的信心。吉林省把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全省“总动员”,突出审查“小官巨贪”问题,审查那些坑害老百姓的事。省、市纪委梳理重点问题线索,挂牌督办;县级纪委“唱主角”,对老百姓深恶痛绝的优亲厚友、欺瞒骗取等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让那些心存侥幸的基层干部收敛收手。端午节前,一次集中通报了30起典型案例,老百姓拍手称快。

今年1至9月,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发生在基层和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7346件,同比增长70.88%;给予党纪政纪处分6725人,同比增长56.58%。

吉林省加大巡视监督的力度,着力实现对地方、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全覆盖,把纪律挺在巡视监督的前沿,严格用纪律的尺子衡量被巡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行为。该省首轮巡视,完成了对5个市(州)、长白山开发区和扩权强县试点市的同步集中巡视,发现有价值的问题线索1024件,快速核实审查了一批重点案件。从10月9日开始,第二轮巡视启动,8个巡视组已分赴4个市、23个县(市、区)和6个省直部门、6家省属国有企业,开展集中巡视工作,高悬利剑,让震慑常在。(作者:  董亮 系吉林省纪委)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