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鞋尖”上的老手艺 ——记坤尖鞋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邢俊

29.06.2016  11:25
   
   
发表于《天津工人报》2016-6-28。       

   
   
       
   
                   
邢俊是坤尖鞋传统手工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凭借着自己的独特绝活儿,他能做出青缎刺绣三寸金莲、尖足黑地蓝白花边千底等9种不同样式的坤尖鞋,并都成功入选了国家非遗项目,他本人也成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之一。   

做坤尖,最关键的是缝制尖头绷楦的前三针,此三针关系鞋面是否平整,是否出“包柳”。鞋子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不平整,鞋的后跟就歪,没有鞋型。因此,严把绷楦前三针是做传统坤尖鞋的技术要点。邢师傅凭借自己独特的手法儿,都是一次成型,而且每次做完的坤尖鞋,经过验收后,都堪称完美。   

邢俊的传统手工技艺可谓是炉火纯青,在同行领域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邢俊的手艺绝非一蹴而就,1975年,16岁的邢俊跟着父亲邢宝如开始学技,子承父业,成为坤尖鞋传统手工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小时候的邢俊不太喜欢干这一行,他觉得制作一双鞋需要50道工序太繁琐。但是,困难虽摆在眼前,邢俊还是用持之以恒的耐心坚持了下来。   

记者来到邢俊工作的地方,小小的工作台并不起眼儿,数百件工具井然有序地摆放着。邢俊说,每做一双鞋,都需要完成鞋底选材,鞋面绣花,鞋子“绷楦”和“绱鞋”,每双鞋都要完成“粘、拉、调、配、套、沿、绱、排”这八道工序。记者见到,邢俊先用眼睛看了下制作鞋底布料的生产地,和原材料的颜色,随后,用手摸了下布料的手感,来判断布料糟不糟。邢俊说:“坤尖鞋在传统工艺的制作上用千层布来打底,以两层白布做‘夹纸’,鞋底需要有36层至40层白布做垫心。在选用材料上,糟布、杂色布都不能用。”话语间,邢俊很快地在夹纸上进行了画样、剪底样、包边、纳底等工序。   

将鞋底纳好后,我需要将它们摆在大缸里用60℃的水浸透,用2寸厚的木盖压好,缸口四周密封24小时,这样可以使鞋的底子和线不脱股,增加牢度。”邢俊说。随后,记者见到邢俊把鞋子放入了缸内,进行了闷底整形。“这只是制作鞋子其中的一道工序。要想保证鞋子周正、平整必须先用木锤进行敲打,来矫正鞋底形状,再用日光或烤箱进行烘干,这个过程即是闷底整形。此项工序要求严格遵循鞋底不差针,纳线要挺实,疏密间距准,纳鞋针脚齐,这样才能将外形美观、舒适透气的鞋子制作出来。如果烤箱的火候掌握不好,很难将鞋子做到完美无瑕。”邢俊说。   

邢俊对记者说他很担心自己的手艺会失传,经常绞尽脑汁的去思考、创新,并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补贴他的徒弟和技术人员们。他希望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更多的年轻人喜欢、热爱,让传统手工艺能够长久的传承并发扬下去。   

邢俊说:“其实每门手工技艺的传承都需要用心,只有用心了才能体会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工匠精神’。”   

本报记者    秦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