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天津 你我同行》本周带您了解脑卒中“那些事”

16.10.2018  01:58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因为血栓发生在脑部而阻断血流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因为血管破裂造成血液流至脑部引起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在脑卒中患者中,60-70%为缺血性脑卒中,30-40%为出血性脑卒中。更可怕的是,卒中患者更容易“二进宫”,目前我国脑卒中复发率超过30%,而复发风险在一年内最高,卒中一旦复发,病情更为严重,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较高的死亡风险,同时给家庭、社会造成较高的经济负担。

      市卫生计生委联合天津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推出《健康天津 你我同行》节目,邀请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内科六病区徐小林主任和神经内科五病区赵文娟主任医师,为您讲解关于脑卒中的“那些事”。

      播出频道:天津新闻广播FM97.2 AM909

      播出时间:10月13日(周六)中午12:05首播、晚间23:00重播。

专家介绍:

      徐小林: 主任医师,毕业于第四军医大学,从事神经内科专业三十余年,擅长老年脑血管病的预防和诊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及脱髓鞘疾病的诊治,发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参加多项科研课题研究。2005年德国神经科学研究所访问学者,现任国家卫健委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医院专家委员会常委兼副秘书长、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天津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天津市脑卒中质控中心委员、天津市抗衰老协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赵文娟: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主任医师。天津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硕士生导师。2010年获得天津市卫生局 “青年岗位能手”称号;2011年获得天津市“新长征突击手”称号

      到目前为止发表SCI论文8篇,中华以及核心期刊10余篇等。

      社会以及学术任职:

      天津市青联委员、天津市神经内科质控委员、中华医学会天津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科委员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流行病临床学与循证医学天津分会青年委员、天津卒中学会委员副、天津市心身学会脑血管病组青年委员、天津市脑心同治委员会委员。

知识链接

      脑卒中的危险因素诸多,像年龄、性别、种族等为不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可干预的危险因素则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缺乏运动、肥胖及心脏病史等。基于此,做好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工作的重点就是控制血压、血脂及血糖,同时实施抗栓治疗,兼顾生活方式的改善,包括控制体重、合理饮食、适当体力活动、戒烟禁酒、心态健康、定期随访等。

      一、高血压:

      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测量上肢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考虑为高血压。120-140/80-90毫米汞柱为正常高值,140-160/90-100毫米汞柱为一级高血压,160-180/100-110毫米汞柱为二级高血压,180/110毫米汞柱以上为三级高血压,如果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以较高的分级标准为准。2017年美国心脏协会新指南中血压≥130/80毫米汞柱就被定义为高血压,诊断界值降低的意义在于促进高血压的早期干预和管理。识别高血压,及早控制血压以达标,可降低并发症,如心机梗死、肾脏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同时可使脑卒中发生率降低42%;服用降压药与不服用降压药者相比,减少一半的脑卒中发病风险;血压高于160/100毫米汞柱,可使脑卒中再发风险明显增加。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为140/90毫米汞柱,如果高血压患者还患有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等其它疾病,血压应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要求更为严格。

      目前治疗高血压主要通过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非药物治疗主要指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合理饮食、心理平衡、适量运动等,而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选择药物,必须长期坚持规范服用降压药,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降压达标可最大获益。

      高血压治疗误区:

      1.有患者认为“我只是血压有点高,又没什么不舒服的感觉,没事,不用治……”,这是不正确的,高血压是“无声的杀手”,早期时症状可能不明显,可能没有感觉,但是对它不重视,任其发展,就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还可能会威胁到生命。所以当发现血压升高,一定要提高重视,积极治疗,否则等到疾病一并发生,再进行治疗,不但延误了治疗时机,还浪费金钱,增加痛苦。

      2.还有患者认为“我的血压已经降至正常了,就不用吃降压药了……”,这也是不正确的治疗态度。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终身服药。即使降至正常了,也要通过服药和生活方式来维持,中间停药容易引起血压反复波动,因此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这样才可以帮助血压持续达标。其实,高血压病是不能治愈的疾病,绝大多数需终身服药。即使通过药物治疗血压降至正常以后,仍需用药物进行维持,仍需进行生活习惯的改善和运动锻炼。否则会造成高血压卷土重来,这样血压上下波动太大,既导致药物控制难度增加,也容易造成对身体的伤害。正确的方法是,待血压有效控制在正常水平一年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减少药物的种类及药物剂量,用最少的药量达到最理想的治疗效果。

      3.有些患者甚至有这样的认识,“不能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会产生耐药性的……”,其实,这是概念上的错误,耐药性多针对抗菌药而言,是指药物对病菌不起作用,这种情况在降压药中是不存在的,而且恰恰相反,像ARB或ACEI类药物,是用药时间越长,对心脑肾的保护作用越明显。

      二、高血脂:

      高血脂通常没有任何症状和异常体征,诊断高血脂主要通过抽血化验。高血脂,我们也称作“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浆中胆固醇和 (或)甘油三酯升高,俗称高脂血症。有数据显示,胆固醇每增加1毫摩尔/升,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25%。其中和脑血管最为密切的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缺血性卒中的“元凶”之一,被认为是血液中的“”胆固醇,当其过多时,会沉积在动脉壁上,再结合其他物质,就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使血管腔逐渐变窄,脑血流受阻或中断,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只有管住“”胆固醇,才能从源头遏制卒中,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药物治疗要双管齐下。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控制“”胆固醇的基础,合理饮食、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和适量运动;对于缺血性脑卒中合并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他汀类药物治疗是降低“”胆固醇治疗药物的首选。他汀是一种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能减少肝脏中胆固醇的合成,降低“”胆固醇,稳定/逆转斑块,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服用他汀,注意三要点——尽早、足量、长期。尽早,在服用他汀过程中发生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卒中发生后继续服用他汀,卒中发生前未服用他汀的患者,卒中发生后建议早期启动他汀治疗,尽早开始他汀治疗。有数据显示,与第2天第3天开始治疗的患者相比,在第1天就接受他汀治疗的患者,死亡风险更低;足量,他汀剂量越大,降低“”胆固醇的效果越强,只有服用足量的他汀,胆固醇达标,才能获得强效的血管保护作用;长期,高脂血症是慢性代谢异常,人体在不断地合成和吸收胆固醇,停用他汀后“”胆固醇还会升高,多数病人的胆固醇水平在停药后1-2周又回升到治疗前水平。同时研究证实,使用他汀治疗5年,明显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可使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风险下降22%,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43%,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49%。因此,坚持足量、长期他汀治疗,不可擅自减量或停药。首次服用调脂药者,应在用药6周内复查血脂,如血脂能达到目标值,逐步改为每6-12个月复查1次,如血脂未达标者,每3个月监测1次,当调整调脂药剂量后,应在治疗6周内复查血脂。

      三、高血糖:

      40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变化,糖尿病从少见病变成流行病,糖尿病的患病率从1980年的0.67%飙至2013年的10.4%,已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杀手,数据显示80%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在初次诊断为糖尿病的患者中,有半数人已存在心脑血管疾病,1/3的人已存在高血压,2/3的人已存在高血脂。糖尿病患者的卒中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4-5倍,早已证实,糖尿病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AHA/ASA建议所有TIA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接受空腹血糖监测、糖化血红蛋白测量以及口服糖耐量测试来筛查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应定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研究证实,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每降低1%,心梗风险可下降14%,卒中风险可下降12%。

      目前较为普及的糖尿病综合管理科学理念——即“五驾马车”原则:糖尿病教育是核心,饮食是基础,运动是手段,药物是武器,监测是保障。同时糖尿病专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七点”理论,即心理健康是糖尿病治疗的前提,五驾马车是基础,预防并发症是终极目标。糖尿病患者应掌握控制疾病的知识和技巧,成为糖尿病管理中最积极、最主动的参与者,提高对糖尿病综合治疗的依从性,从而主动改进生活方式,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正规医院、正规药物治疗,定期监测血糖。

      总而言之,脑卒中患者应在遵循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基础上,合理降压降脂降糖,管好卒中危险因素,预防卒中复发。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