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北辰区“三秋”秸秆出路多 禁烧不再难

26.09.2016  10:33

  治理秸秆焚烧不能一味“围堵”,找到合理的秸秆处理方式,以疏促堵才是关键。今年“三秋”生产,天津市北辰区通过秸秆粉碎还田、养殖场收购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起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禁烧秸秆不再难。

  在北辰区西堤头镇的玉米田里,几台大型玉米收获机正在马不停蹄轰鸣作业。按照农机部门的统一部署,今年“三秋”生产,全区所有玉米收获机全都加装了秸秆粉碎装置,机器做到之处,玉米被收进谷仓的同时,秸秆也全被打得粉碎,平铺在田间,旋耕机紧跟着进场作业,把秸秆全都翻进了土壤做肥料。农户石同心说:“现在都这种方法,收完以后跟着就还田,秸秆粉碎了一旋耕就埋土里了,秸秆顶施肥的肯定好啊,增加土壤的肥力。”

  秸秆粉碎还田可以疏松土壤,增加肥力,促进作物增产,这是近些年北辰区大力推广的保护性耕作方式,农机部门每逢收获期都会在田间地头召开现场会,让农民亲眼见到秸秆粉碎还田的增收效果。同时,逐年增加补贴力度,让农民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可以把秸秆粉碎还田。据了解,今年北辰的秸秆综合利用补贴,就比去年多出了近一倍。北辰区农机发展服务中心农机管理科科长穆怀军说:“从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投入上,往年是每亩补二十元,今年达到三十五到四十元,基本农户不用花钱,就对秸秆进行了处理。”

  “三秋”生产启动以来,在双街镇喜康奶牛养殖场门口,前来运送玉米秸秆的车辆每天都会排起长队。这个养殖场是北辰区今年投入运营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奶牛存栏量一千头,日产鲜奶量可达八吨。青饲玉米是奶牛饲料的最主要成分,在养殖场的带动下,周边几个村都在大面积种植青饲玉米,到了收获季节,青饲收获机械会把整株玉米收割干净,免去了秸秆处理过程。喜康养殖场经理王继生说:“现在咱这场子每年需要六到八千吨的全株玉米,周边庞嘴村、汉沟啊所种的玉米,起码也得带动六七千亩地。咱这玉米不劈(摘棒子),机器进去收割也省人力、物力,而且还省得二次焚烧了,连杆带玉米一块就绞碎了,然后咱这储起来发酵,直接喂牛了。”

  玉米秸秆做为饲料被养殖场收购,农户们在增加收入的同时,也逐渐摒弃了焚烧陋习。玉米种植户李焕春说:“现在都不烧秸秆了,把秸秆直接送到牛场,也不污染空气,又增加一部分收入。”

  秸秆禁烧的关键在于以疏促堵,与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到田间地头巡查、围堵,倒不如扎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这篇文章,多给农户们找一些能够达到增收效果的出路。今年“三秋”生产,北辰区农口部门提前谋划秸秆出路,使全区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八,再加上强有力的补贴政策,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确保了全区大田“不着一把火,不冒一缕烟”。(记者 冯暐 通讯员 姚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