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蓟州区加快储备林建设构筑京津绿色屏障

13.01.2017  16:36

            蓟州区生态储备林工程总任务46.3万亩,计划利用8年的时间完成。该项目涉及26个镇乡657个村,本着“一大、两多、四好”,即大规格、多数种、多色彩、好栽、好活、好管、好看的建设理念,已于2016年3月份中旬全部启动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新造林7.1万亩。

  ■  本报记者    杜洋洋   

  通讯员    付兴

  数九寒天,记者来到蓟州区塘承高速公路两侧的生态储备林建设区,虽然没有了夏天郁郁葱葱、林木繁茂的景象,但横纵成行、绵延不绝、整齐划一,上万亩的大片林海仍然颇为壮观。

   据介绍,蓟州区生态储备林工程总任务46.3万亩,计划利用8年的时间完成。该项目涉及26个镇乡657个村,本着“一大、两多、四好”,即大规格、多 数种、多色彩、好栽、好活、好管、好看的建设理念,已于2016年3月份中旬全部启动建设,截至目前,已完成新造林7.1万亩。

  一管理:严把绿色门槛

   规范化的管理是储备林建设的重要保证。在项目启动之初,他们参照国家、市储备林建设相关文件和林业行业技术标准,相继制定了《蓟州生态储备林项目管理办 法》《蓟州生态储备林项目资金(贷款)管理办法》《蓟州生态储备林项目建设技术标准》等10余个管理性文件,为项目管理提供了重要依据。

   “这项工程的管理之严格,几乎达到了苛刻的程度。”蓟州区林业局项目办主任王景利对记者说,首先是招投标资质要求严,今年津蓟铁路、塘承高速绿化两项工 程社会关注度高,75个标段报名单位达到了近200家,为保证施工队伍质量,他们要求参与招标的施工单位必须具备“两证一签”、技术能力、资金实力等实质 性要求。其次是监理全程监管严,区林业局聘请了国家林业局造林技术总监,对参与工程建设的技术人员进行林业工程监理培训,选派了20多名技术骨干和监理单 位的人员共同担任工程监理,对工程划线、整地、苗木、栽植、养管等几个关键环节严格把关。再有就是工程管理程序严。前期,他们制订了工程实施方案、技术标 准、种苗标准、工程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监理职责和廉政建设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在工程建设中,各个环节均按照相关的管理规定,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规范 化运作。如资金管理中,每一笔资金的支出要经过区政府、财政、国开行等各个部门的层层审批,且全部是封闭式运行。在工程建设中,从划线、点埯、整地、栽 植、浇水、施肥、支撑、刷白、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都有具体的技术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要求监理人员严格按照技术标准逐项验收,任何一项不达标,均不能进 行下一环节施工,在用苗木上,工程用苗除具备“两证一签”外,他们还在杨津庄、下仓等镇设立了4个临时站点,对所有工程用苗木实行现场检验检疫,苗木栽植 前,还要通过现场监理的验收。

  此外,积极摸索创新投融资机制,通过采取“借、用、管、还”一体化融资模式,成功申请国开行全国储备林贷款第一单。

  二技术:启用苗木“二维码”

   记者日前走进塘承高速下仓段的造林地块,目前,这里去年春季已栽的杨树、柳树和金叶槐等苗木整齐排列,沿着高速两侧连绵不绝。漫步其间,记者看到,每株 新植苗木都贴有一个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即可获知大量信息。记者了解到,工程启动后,按照项目建设要求,区林业局与相关技术公司建立了苗木二维码管理系统, 该苗木二维码系统门户包括苗木二维码管理系统APP端、苗木二维码管理系统后台WEB端、苗木产业综合信息平台(前台)、苗木产业综合信息平台(后台)。 信息内容包括:苗木种类、树种、苗龄、规格指标、生产许可证编号、经营许可证编号、供苗商、苗木编号、苗木产地、工程名称、栽植地点、同一批次数量等。

   “我们国内首次在造林工程上大规模启用苗木二维码管理系统,不仅便于监督,更有利于后续管理。一旦苗木没能成活,还能通过信息查询找到责任主体,让施工 方重新补植。以往树木一旦出现病虫害等问题,查询产地及病虫害来源只能通过人工盘点,现在利用电子二维码管理系统一查便知,方便快捷,解决了传统苗木管理 过程中盘点成本高、无法个体化计量、难以统计跟踪等问题,使苗木管理更加科学、精准。”区林业局种苗管理站站长巩凡涛说。

  除了“二维码”系统,该区苗木管理还在全国率先应用采用远程监控和语音警示系统保护林木安全。

   记者在津蓟铁路沿线的储备林带内看到,一种类似太阳能路灯带着监控探头和LED字幕的设备,安装在路口、重点节点部位及主要林区核心地带,当路人通过感 应设备,红外雷达便会自动感应并触发语音播报系统,语音提示“您已经进入生态储备林区,请爱护树木,您的行为被记录并上传到监控中心”,同时,小屏幕上的 文字会提示进入保护区域和装置设备的路人注意森林防火,实现了宣传、防火、监控、取证一体化,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效益:农民增收致富

   “我印象中以前去蓟州,津蓟铁路两侧只有稀疏的片林和粮食作物,杂乱无章,但是去年6月份,再坐火车过去,铁路两侧的林带已经是郁郁葱葱,前后变化很 大。”因不会驾车,51岁的市民刘女士经常乘火车出行,她告诉记者,津蓟铁路两侧绵延几十公里的绿化带不断映入眼帘,让她感到心旷神怡,增加了出行的乐 趣。

  “津蓟铁路两侧绿化任务1.5万亩,全部采用多层复合模式,按照‘20+30+50+N’多层配置布局,其中第一层靠近公路、铁路 内侧20米采取组团式设计,栽植红、黄、紫等多色彩的花灌木。中间层30米栽植银杏、杜仲、白蜡、五角枫等珍稀名贵树种。第三层50米栽植杨柳榆槐等高大 乔木。第四层及以外部分以大绿为主,当年见到了效果。”王景利介绍说。

  根据生态储备林的规划,到2020年,蓟州林木资源总量和质量实 现跨越式提升。新增林地面积26万亩,林木绿化率提高12个百分点;木材蓄积量迅猛增长,每年可净增木材蓄积20万立方米,形成树种搭配合理、结构优化的 木材储备资源体系。他们结合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环境整治力度,提升城区和镇乡村绿化美化水平。通过对村庄周边绿化、村庄街道硬化、坑塘 沟渠净化,使村庄整体环境明显改善,200个镇村整体生态环境提升。

  林木资源的增加也为蓟州百姓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据介绍,该区把 储备林建设与种植结构调整、与农民增收致富紧密结合,统筹谋划,借力培育特色经济林5万亩,林木种苗5万亩,农民通过土地流转费、发展优质果品、发展林下 经济和林区务工增加收入,预计项目区人均年增收不低于3000元。

  记者在塘承高速绿化带看到的绿化带林下绵延不绝的土垄中,去年秋天新 栽植的1.5万亩油用牡丹连绵十几公里。“发展油用牡丹是储备林工程催生出的新产业,3年后亩效益能达到8000至10000元。去年发展了1.5万亩, 计划5至8年时间,总规模达到10万亩。”王景利介绍说。

  刘宝章、贾秀英夫妇是蓟州区礼明庄镇张王庄村的农民,老两口一直在家务农,平 常每年总收入不过两万多元,从去年蓟州实施储备林工程开始,他们就在造林专业队打工,在家门口栽树,每天人均收入100多元,七个多月全家收入了4万多 元,同村的李镇刚,负责机械旋耕,每天收入300元,一个多月就收入1.5万元。

  随着工程的持续推进,蓟州区区位优势更加凸显,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更加突出,林木绿化率将由目前的52%提高到61%,蓟州将成为天津的生态高地和护卫京津的绿色生态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