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提振我们的精气神》

30.08.2015  11:22

  一

  “8·12”事故发生,至今已经18天了。

  十多天来,我们来不及回望那惊心动魄的瞬间,便立即投入生死时速的行动:救治救助,一刻也没有停止;现场处置,一刻也没有停止;环境监控,一刻也没有停止;善后安置,一刻也没有停止;事故调查,一刻也没有停止。

  或许,我们的工作还有不足——毕竟,这么大的火灾爆炸事故,在城市发展史上前所未有,应对危机的经验也在积累。但我们一直在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努力用最好的医疗力量救死扶伤,努力以最快的速度发布灾情信息,努力以真诚的服务安抚遇难者家属和受灾群众,努力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推动生产生活秩序重建——这座城市正在一点点走出阴影,一点点恢复元气,一点点生长出新的生机、新的活力。

  最重要的是,我们正在重振信心,重聚士气,重塑城市的精气神。

  二

  什么是信心?信心是对事态发展乐观的预判。

  我们重振信心,首先对战胜眼前的困难有信心。

  “8·12”深夜,几声巨响,上百人遇难,危化品爆炸引发的关联反应,新媒体时代的“病毒式”传播,让天津一夜之间成为关注的焦点。事故发生后的前几天,微信“朋友圈”里的冲天大火、新闻发布会上持续刷新的伤亡数字、氰化物污染扩散的种种传闻、每次灾难后必有的谣言满天飞,无不强烈地冲击着人们的心理,凝重的气氛一度压抑着这座城市。

  但我们很快稳住阵脚,不回避问题,不推卸责任,不敷衍群众,在第一时间组织有序有力有效的大救援,控制灾情、稳定人心。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国务院工作组指导下,天津会同解放军、武警部队和有关部门齐心协力、大力施救,特别是武警、公安、企业的消防队员冲锋在前、顽强拼搏,事故抢险救援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这不仅为生命救治、善后处置争取到宝贵时间,也为恢复秩序、重建家园奠定了重要基础。

  我们重振信心,更要对天津发展的前途有信心。

  突如其来的事故,短时打乱了城市行进的节奏。市委主要领导坐镇一线指挥,全市人民倾城而动、八方驰援,无论是时间的投入还是资源的投入都超出预期。事故发生的所在地,在天津开放的门户天津港,所在区域属于滨海新区,是驱动天津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引擎。关键部位,关键时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给部分群众和企业带来了损失和困难,给经济运行和城市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

  但这不足以改变我们对城市未来的信心。在事故现场新闻中心举行的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上,市委代理书记、市长黄兴国说到了三个“不会”:这次事故不会影响天津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天津发展的机遇期,不会削弱天津发展的良好基础。近10多年来,天津经济平均两位数增长,始终居于全国前列。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为天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相信事故处理后的一段时间,天津将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保持经济健康发展。

  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只有树立必胜的信心,保持高昂的斗志,才能渡过难关,迎来新生。

  三

  什么是士气?士气代表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事故发生当晚,外地亲朋的问候短信、电话源源不断传来;灾后七日,全国网友在网上遥祭遇难者时呼喊:今夜,我们都是天津人!而置身“风暴中心”的我们,在一次次被感动、一次次被洗礼的同时,也一次次确认自己与这座城市风雨同舟的坚固纽带。天津就是我们,我们就是天津。无论是生于斯、长于斯,还是因学业、工作留驻在此,我们是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十多天来,我们的脑海储存太多令人震撼的画面:那些迎火而上的“逆行者”,“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有人在拼命拯救这个世界”;那些夜以继日的“白衣天使”,“在你能够想象的地方,有人在与死神赛跑”……无论是“火情就是命令”,还是“时间就是生命”,无论是消防人员赴汤蹈火、义无反顾,还是医护人员废寝忘食、争分夺秒,他们的应急反应好像是一种本能,实际上是一种深沁骨髓的职业素养,一种舍我其谁的奉献精神。

  有人说,大灾面前,任何感动都是肤浅的。与那些牺牲的生命相比,与遇难者亲属心头的深创巨痛相比,再深的感动也不足以抚平灾难的创口。但是,我们还是应该以最深的诚意向英雄们致敬,因为,他们奔赴火海是为了扑灭这座城市的大火,是为了保卫我们共同家园的安全。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仅仅停留于感动是远远不够的,而要更加紧密地凝聚起来,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建设好天津,才是对英雄最好的告慰。

  十多天来,我们看到了整座城市奔涌的暖流:那些冒着浓烈硝烟冲进核心区的搜救者、那些身着厚厚隔离服挥汗如雨的防化战士、那些把血站“挤爆”的献血长龙、那些“哪儿需要就出现在哪儿”的志愿者、那些深明大义相互帮扶的受灾群众、那些发挥先锋带头作用的社区党员、那些积极组织设施抢修和生产自救的单位和企业……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事当前看担当,难事面前看胸襟。我们不能把一场灾难阻击战写成时代的颂歌,但在危机处置过程中所显现人性美好的一面,也确实值得厚重的笔墨书写、值得城市的记忆存盘。

  在“8·12”之夜,在过去的十几天里,我们是空前团结的整体。从浴血奋战到戮力同心,从自发自觉到有序有力,这座城市爆发出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再一次验证深厚的精神积淀和强大的内在力量。

  这是一股可鼓不可泄的士气、一种可进不可退的气势。

  泄则一泻千里,前功尽弃;鼓则乘势而上,攻坚克难。

  四

  生活还在继续,城市还在前行。

  城市是什么?是我们休养生息、忙碌奔波、寄托生存也照亮梦想的一方热土。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这座城市的苦难,是每个天津人的苦难;这座城市的奋斗,同样属于每个天津人。回望“8·12”,我们更加认清,城市是热土,更是家园;城市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个人文概念,蕴含温暖的气息和悲悯的情怀;城市是一群人人生轨迹的交集,也是情感激荡、守望相助的精神故乡。这片土地涵养我们共有的精气神。

  当下,救援处置仍在关键时刻,善后工作仍然繁重艰巨。医院里还有伤员正在紧张救治、现场清整和环境无害化处理正在紧张进行、受灾群众的安置牵动人心、受损企业恢复生产迫在眉睫、事故责任彻查和追责依法依规推进。与此同时,天津正处在五大机遇叠加的时间窗口,适逢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发展不能止步,改革不能停顿,创新不能松懈,安全不容再有任何闪失,稳定是压倒一切的责任。全市工作千头万绪,任重道远,紧要时刻一定要咬住一股劲,提振精气神,步子不乱,节奏不散,协同配合,勇于担当,共克时艰。

  “从灾难中失去的,总会由进步来补偿。”一座城市的形成,或许依赖于区位、资源等自然禀赋;而一座城市的发展,必然需要高昂的士气,需要全市人民众志成城的精气神。“8·12”已经成为这座城市难以抹去的痛点。血的代价令人痛心,深刻教训永志难忘。向“灾难”要“补偿”,这种转化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取决于富有创造性的、生机勃勃的集体实践。因为,一座充满希望的城市,总有奋发向上的信念,总有百折不挠的气质,总有砥砺前行的意志。这就是精神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重塑和提振城市精气神的价值所在。

  新的一天开始了,短暂风雨之后,阳光照耀这座城市,希望在地平线上升起。

原标题: 提振我们的精气神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 着力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高地 李鸿发改委
10条公交线路 配备乘务管理员
  为进一步加强公交运营安保工作,今年以来,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