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检验检疫再推10项新举措

03.08.2015  11:12

   天津北方网讯: 日前,天津检验检疫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该局首批12项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制度实施以来的运行情况,介绍了即将推出的第二批10项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的创新举措。

  据介绍,天津自贸试验区正式挂牌当天,天津检验检疫局启动了首批12项检验检疫创新制度,截至7月29日,首批12项创新制度正好实施了100天,运行成效明显:

  京津冀检验检疫一体化方面,通关时间较改革前平均每批货物节省0.5天,每标准箱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20元,口岸快速放行率达88%。

  天津口岸直通方面,对符合条件的进口货物,在天津口岸只对集装箱实施箱表卫生处理,货物直运至目的地,由目的地检验检疫机构对该批货物实施后续检验检疫监管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出口货物,经产地检验检疫合格后,天津口岸直接放行,不再实施二次查验。在此创新制度支持下,货物在天津口岸的通关效率提升约75%。

  行政审批一口受理方面,对现行8项行政许可,实行“通报、通审、通签”,企业可以在一个窗口办理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可以就近申报、就近取证。3个多月来共受理各类行政审批4100多批次,每批时限缩短3天以上,交通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幅度降低。

  检验检疫通关无纸化方面,天津口岸出口货物、产地证申领业务,进口非法检货物、进境木包装、集装箱和交通工具检疫业务都已实施无纸化报检,企业通关成本显著降低。同时,货物通关速度也大大提高。

  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方面,受理出入境特殊物品审批187批次,审批单有效期由3个月延长至12个月,并且施行分批核销,审批时限由20个工作日缩短为3个工作日,审批频次由逐批审批调整为年度审批,现场查验频次由逐批查验调整为抽查。

  国际航行船舶电讯检疫方面,受韩国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影响,根据质检总局要求,自6月15日起来自或途经韩国的入境船舶一律实施登轮检疫。即使如此,接受电讯检疫的船舶仍达95艘次,占从自贸试验区入境船舶总数的42%。如果排除疫情影响,电讯检疫比例可达53%。

  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方面,该局首先对进口机动车第三方采信进行了实践探索,先后对1万多批次、13万多辆、53亿美元的进口汽车采信了第三方的检验结果,为企业节省费用1300多万元。

  进境货物预检验方面,3个多月来,在天津东疆港片区对进口食品实施预检验619批次、4.3万吨、6400多万美元;在天津欧贸城对进口服装实施预检验13批、28.5万美元,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和流通环节费用。

  检验检疫分线监管方面,按照“方便进出、严密防范质量安全风险”的原则,对进入特殊监管区的货物实施“入区检疫、出区检验”。对首农项目进口饲料原料实施分线监管,对4批、3000多吨入区玉米实施了检疫,对3700多吨出区饲料实施了检验,货物入出区流程时限大大缩短。

  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负面清单方面,初步建立了动植物及其产品进境检疫审批负面清单,近期即将上线运行。

  在首批12项创新制度基础上,天津检验检疫局结合天津自贸试验区定位需求和天津口岸实际特点,加大研究力度,积极向质检总局争取政策支持,近期,经履行相应程序,又形成了10项支持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和发展的创新举措。

  这10项创新举措分别是:保税展示交易/租赁、出入境邮轮检疫、国际航行船舶食品供应、国际航行船舶无疫通行、进境饲料原料加工、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正面清单、进口机动车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检验便利化、电子商务模式进口服装检验监管便利化、进口服装(面料)质量安全预评估。

滨海旅游区域将建社区服务中心
项目计划2020年投用     从中新天津生态城获发改委
生态城厚植投资兴业土壤
出台一系列让企业“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举措发改委
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国成功走上康庄大道
── 二论习近平总书记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