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滨海新区上半年稳步前行

10.08.2016  17:09
  天津滨海新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统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盯天津市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功能定位,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自贸试验区、“一带一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五大国家发展战略机遇,全面吹响“推进供给侧改革”的号角,打出了一套支持新兴产业、实施万企转型、放大港口功能、促进商务发展、推进科技创新的系列“组合拳”。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GDP同比增长10.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新动能促发展多点开花,创新活力充分激发,实现了经济运行逆势上扬、稳中有进。
  大项目好项目领唱重头戏  
  “增长动力来自哪里?”抓优质大项目好项目和首都项目是滨海新区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杀手锏”。通过精准发力,滨海新区以供给侧改革攻坚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传统产业去产能的基础上,以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为突破口,加快聚集一大批可以壮大实体经济、提升城市载体功能的重大项目,培育出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力。
  天津、北京、河北,自古地缘相近,功能互补。在一体化的大视野下,滨海新区竭力当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引擎,加快落实天津市“一基地三区”的功能定位,倾力打造京津冀三地要素交汇、产业融合、互动创新的“桥头堡”,深耕并引进北京、河北的项目、创新资源,在错位发展上做好产业承接和协同创新文章。仅今年上半年,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引进来自北京的重点项目66个,到位资金192.8亿元,奏响了“滨海速度”“效益滨海”协奏曲。
  高端制造业是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滨海新区不仅发力一汽大众华北生产基地项目等一批高投资额项目落户,还推动了森精机等企业增资扩产。已启动建设的一汽丰田新一生产线项目,将新增投资约54亿元,设计产能20万辆/年,项目计划2018年6月建成投用,这些项目的启动建设,带动了产业聚集提升。  
  随着天津自贸试验区政策红利效应日益凸显,滨海新区出台新政,为市场主体松绑的同时,有效拓展了融资租赁、商业保理、平行进口车等高端现代服务领域。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因自贸、自创等政策优势选择在滨海新区落户。天津港保税区上半年的平行车进口企业突破了500家,进口平行车1.4万辆,增长17.7倍,货值达到7.2亿美元,稳居天津市第一。这些项目的落户并运营,成为滨海新区提升服务水平、赢取绿色GDP的重要支撑。
  “新区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产业集群效应,吸引了众多高投资额项目成批落户。”滨海新区招商局负责人说,特别是在自贸试验区的带动下,上半年全区新增市场主体15603户,逆势增长9.5%,其中,内资企业新增10366户,注册资金3072.7亿元,同比增长104.8%;外资企业新增526户,注册资金175亿美元,同比增长80%,顺利完成经济发展“中考”。
   打造开发开放桥头堡
  “要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集成集约集群发展。同时,要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与现代化大都市地位相适应的服务经济体系。”这是2013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滨海新区考察时作出的重要指示。
  如今,3年的时间过去了,滨海新区瞄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承担打造北方对外开放门户、高水平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物流中心和宜居生态型新城区,带动区域发展,为全国改革发展提供经验示范”的国家使命,在改革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不断取得突破。
  今年年初,滨海新区“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了“以投资贸易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全面搭建陆上合作平台,构筑海上合作通道,打造东承日韩、西联中亚、北通蒙俄、南接东南亚的‘一带一路’战略枢纽”的战略目标。
  滨海新区因港而兴,既是丝绸之路的东部起点,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地带,“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滨海新区更好地实现国家定位,建设成为中国北方对外开放门户的重要机遇。
  天津港从供给侧改革入手,上半年来积极破解制约港口发展的突出问题,开通进港三线铁路的同时,开通运营了中铁天津集装箱中心站,深度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目前全港货物吞吐量完成量2.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725.9万标准箱,已形成环渤海地区12小时快速通港、华北地区1天通港、西部城市2天通港的高效现代物流网络,并同世界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通达世界的主要通道,稳居我国北方第一大港。
  如今,天津港集装箱中心站综合性集装箱铁路枢纽成为京津冀首个联运枢纽,可以解决200万标箱的铁路运输,实现从海船到铁路、码头到集装箱零换乘。天津港每年货物吞吐量和口岸进出口货值中,有超过50%是来自天津以外的各省区,滨海新区辐射和带动功能不断凸显,正在成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新的增长极的地位已初步奠定。
   争当创新驱动示范者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发展新旧动能迭代更替的关键阶段,国家级新区应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靠创新培育新动能、催生新动力。”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指出,争当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者既是新区的使命,也是城市崛起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滨海新区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目标正逐步成为现实。  
  发挥“自贸+自创”联动的优势,滨海新区走出以众创空间承载“双创”的新路子。截至目前,在滨海新区挂牌的“双创特区”已落户腾讯、阿里云客、百度、紫荆花、中信国安等11家众创空间,储备各类优质项目820余个。同时,天津还赋予“双创特区”10条含金量十足的政策,10亿元双创发展资金让入区企业看到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巨大的政策、资金红利迅速吸引了多种产业项目落户和大量人口进入。短短半年“双创特区”就实现了月均新增“双创”企业近300家,总数达到1781家,种类涵盖金融、科技、商贸、文创等多个领域,成为提升地区经济活跃度的重要力量。
  “一张通票管创业”是天津滨海高新区围绕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定位,为企业创新打造优良“生态系统”的新创举,通过“互联网+服务”的新形式,由政府向第三方机构购买并免费提供初创服务包、高企服务包、知识产权服务包、分析测试服务包、新三板挂牌服务包等,可满足企业多层次创新创业需求。同时,创通票等创新经验同步向全市示范区21园推广。
  建立科技领军企业动态数据库,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进行帮扶,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规模在十亿、百亿级的本土标志性领军企业。对重大创新项目、企业以及研发转化机构给予相应的资金匹配支持。滨海新区促进科技型企业发展和小巨人升级的一系列政策,打造出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达24657家,科技小巨人企业累计达1279家,科技创新对于滨海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60%,正在为供给侧改革输送着源源不断的动能。
   企业植根沃土茁壮成长
  市场变化瞬息莫测。随着摩托罗拉、诺基亚等电子厂家的逐渐衰落,作为二者供应商的天津雷克斯激光科技发展公司面临着巨大市场压力。公司董事长郑永霞说,了解到天津开发区正在大力发展生物医药这种新兴高端产业,我们公司盯紧需要,在扩展业务到医疗器械领域的同时,不断进行着技术调整和创新,不仅开辟研发部门,同时还鼓励员工发明专利。目前,公司已经有专利发明十多项,成为企业的杀手锏。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管委会负责人说,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和创新创业政策可以复制推广,但服务的机制、理念、团队、经验等却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积淀过程,是区域核心竞争力所在。秉承“企业动嘴、政府跑腿”的理念,滨海新区发力转变政府服务意识和模式,走在了天津乃至全国前列。
  在全国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 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全部划转,实现了一颗印章管审批,审批效能全国领先。在全国首创“政府动态跟踪式服务体系”,包括“专家+管家”指路式的行政服务、“团队+基地”指导式的规划服务、“平台+联盟”指引式的产业服务,“一证一章一票”一天可办结。率先搭建“双创通”企业服务平台;率先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网上预约预审系统;创新推出企业设立、资质申请、融资对接、专利申报等专业化企业服务,人才绿卡、就业即落户、人才公寓等引才政策……滨海新区打造出的一整套涵盖行政审批、创新创业载体、人才服务全过程的政府服务体系,实现了以制度创新激扬起市场活力的初衷,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好举措带来了良好的区域服务生态,无论是初来乍到的外来企业,还是从“”开始的初创企业,在这里都能有宾至如归的感受,各项业务高效开展,企业发展如虎添翼。而作为企业创新创业沃土的滨海新区,正努力发挥着区域发展领军者排头兵的作用,发展势头不减,前进步伐强劲,前行后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