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精准帮扶 穷村“摘帽”

28.12.2015  09:25

  “住上新楼房是我们库区农民的梦想!”刚刚搬进天津市蓟县新城州河湾西园的张青云这两天忙着为儿子装修,儿子的婚事有了着落,一家人喜上眉梢。“十二五”期间,天津市财政累计安排资金24亿元,采取多种方式,精准帮扶贫困村全部摘掉“穷帽子”。

  建立于桥水库生态补偿机制。从2013年起,对蓟县于桥水库周边77个行政村实施文明生态村建设工程。市财政对库区受影响群众的现有农耕地、鱼池用地和林业用地,通过“以粮定补”方式每年给予8000万元补偿,对清除鱼池的一次性补偿了5000万元。对水库农村移民按照每人每年600元标准发放移民补贴。

  支持困难村集体经济发展。为增强500个困难村 “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市财政3年统筹安排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10亿元,其中2015年拨付3.3亿元。截至目前,500个困难村和20个发展相对落后民族村全部制定了“一村一策”经济发展方案,启动建设项目1017个,累计引进投资项目153个。

  扶持农业示范园区发挥作用。累计安排资金6.6亿元,目前已建成1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和8个滨海农业科技园区。对接贫困村培育农民合作社,围绕壮大主导产业,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从产业规划、技术指导、品牌创建、市场营销等方面帮助困难村解决实际问题。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采取“先培训、后取证、再补贴”的方式,支持开展以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成人学历教育为重点的多层次、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截至目前已培养48.8万名农民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开展18.5万人次农业实用技术普及性培训。(本报记者 朱少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