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鼓楼博物馆设卫筑城日重新开放

26.12.2016  15:03

      随着基础设施和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工程的基本结束,备受瞩目的天津鼓楼博物馆于12月23日(天津设卫筑城日)上午10:30开馆,为天津设卫筑城612年献礼。
      天津鼓楼座落于天津老城厢中心,是天津卫三宗宝之首,历经两建两拆。明永乐二年(1404年)天津设卫筑土城,明弘治年间(1493年至1494年)砌成砖城,位于城中心的鼓楼也是在此时修建。鼓楼四面辟有四个卷心门通道,通行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初建的鼓楼高三层,顶层悬一大钟,每日早晚两次敲钟,每次各敲五十四响,作为城门晨昏启闭的信号。
      光绪庚子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天津,炮轰天津城,后拆除天津城墙。鼓楼虽然保留下来,却楼基塌陷,梁柱倾斜。民国十年(1921年)鼓楼照原样重新修建。晚清、民国学者、史志学家高凌雯先生提出将明弘治年间修筑的四座城门题额重书后镶于鼓楼门额上,其用意是让天津人不忘庚子之耻。由著名书法家华世奎先生书写镌刻,曰:“镇东、拱北、安西、定南”。楼顶改覆绿瓦,较前更为美观。1952年11月7日,因旧城中心交通不畅,鼓楼遂被拆除。为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恢复鼓楼面貌1998年天津市政府决定结合老城厢危陋房屋改造原址重建鼓楼。2000年11月25日开始施工,2001年9月28日竣工。2002年9月鼓楼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党的十八大”以后,为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精神,2014年天津市文化广播影视局开始对鼓楼博物馆进行基础设施和陈列展览提升改造工程。
      重新开放的鼓楼博物馆将在一、二楼推出“老城遗韵”基本陈列。该展览立足于老城厢在历史中的缩影,以大量的图片、文献和实物资料,采用历史和艺术的陈列方法,从城垣春秋、文脉传承两个方面入手,以点带面地介绍老城厢地区沧桑的历史沿革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唤起天津市民的公共记忆。第一部分城垣春秋分为城厢风貌、筑城修垣、拆城筑路三个单元,着重介绍了明清两代天津老城修建、整葺、拆除的变迁过程,描述了城池内外公署迭立,民居纷建,商贾云集,街衢涌现,庙宇寺院星罗棋布的历史过往;第二部分文脉传承分为津沽文韵、人文教化两个单元,着重介绍了长芦盐商及其后代在天津城市文化的形成、发展过程中扮演的主要角色,南来北往的文人名士在津吟诗作赋、鉴赏书画、刊刻书籍等文化活动,概述了明代天津卫学的建立,清代州、府、县学的出现,书院教育的勃兴,以及近代新式学堂的层出不穷。在该展览的众多展品中,北门外出土的明代铁炮、清代铁炮弹和天津文庙大修时发现的“文学戳记”字样青砖均为首次展出。此外,为丰富陈展内容,鼓楼博物馆还推出了“中西文化的交汇图片展”“光影留痕——天津老城厢地区历史照片展”等主题展览。
      重新开放后,鼓楼博物馆除每周四闭馆外全年均正常开馆,因馆内接待观众容量有限,开放期间每半小时发票100张,每日最高接待人数为1500人次,个人观众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到入口处免费领票参观,团体观众需提前预约,联系电话为27253363。
      博文观物铭历史,钟声悠远寓吉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对文化惠民项目的大力扶持,天津鼓楼必将恢复昔日的生机和活力,崭露出民族文化的熠熠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