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学深学、学用结合,建设新型高端智库 

08.06.2016  23:57

钟会兵

  习近平总书记的“5·17”讲话立意高远、内容深邃,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重大部署,为做好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作为一名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我深受鼓舞,深受教育。

  初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5·17”讲话精神,我的一个很深的感受是讲话深刻地揭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方法论,那就是:立足中国实际、融通优秀资源、创新中国思想。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起点和基础是立足“中国实际”。准确把握“中国实际”,必须有历史纵深、全球视野,尤其还得聚焦时代课题。从历史的纵坐标来看,只有掌握了人类发展的历史、中国的历史尤其是近200年的历程,才能理解当前我们看到的“中国实际”,是“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的现在呈现,才能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最大实际”。从空间的横坐标来看,国内呈现的实际是国情复杂、区域发展不平衡、世界上最大且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的发展中国家;放在世界版图中,中国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迅速发展,成为推动了世界的共同繁荣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其独特的和平发展模式和成就震撼了世界。在“5·17”讲话中,习总书记用5个“面对”从思想观念、经济社会发展、深化改革、国际思想文化交流、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概括了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面临的时代课题和繁重任务。只有深刻把握“中国实际”,哲学社会科学才会有充分的素材,才能有坚实的根基、正确的方向、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基于对“中国实际”的准确判断,我们才可以自信提出要构建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宝库是要用好3方面资源。习近平同志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的现实形态,是古往今来各种知识、观念、理论、方法等融通生成的结果。我们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种资源,特别是要把握好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等3方面资源。”强调用好3方面资源,体现的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内外兼顾、前后关照的开放思想。当然,这3方面资源是各有侧重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加强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跨时空超国界的生命力;对于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的理论观点和学术成果,应该吸收借鉴,但要防止将其当成“唯一准则”,更不能在实践中机械地套用;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创造出解决中国问题的中国思想。习近平同志强调,“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解决中国的问题,提出解决人类问题的中国方案。”因此,我们必须随着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顺应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的需要,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在“5·17”讲话中,习总书记也提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界作出的一些重大贡献和创新。看到成绩给我们以信心,正视重任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天津社会科学院是在天津市委领导下的高级人文与哲学社会科学综合研究机构,应当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政治任务来抓,真学深学、学用结合。一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扎根中国大地、扎根天津这片热土。扎实做好我院大调研大走访工作,充分关注并大量阅读相关资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争取准确把握中国国情、天津市情。二是积极吸收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思想文化成果,潜心研读经典文献,加强思想交流,更充分掌握、更好利用“3方面资源”,融通创新,争取站在学术和思想前沿。三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加强相关学术研究中心和基地的工作,争当理论政策宣传和阐释工作的突击队。四是把握好我市五大发展战略机遇,以服务天津市委市政府决策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组织力量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可操作性的政策建议,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天津市综合性高端智库。